正文

張昭為什么能說服孫權總是采信他的“餿主意(1)

巧辯不如攻心 作者:陳禹安


2.權威——狐假虎威的說服秘笈

張昭身為東吳的第一謀士,戰(zhàn)略眼光卻十分糟糕,屢屢在事關組織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中為孫權支出昏招。但令人十分不解的是,這些重大失誤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張昭的地位和孫權對他的信任度。孫權并不是一個昏庸無能、毫無判斷力的領導者。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張昭為什么能說服孫權總是采信他的“餿主意”

——權威的力量:內(nèi)部權威

每當東吳政權遇到事關生存或發(fā)展的重大關鍵時刻,孫權總是第一個征詢張昭的意見。我們首先來看看,張昭在這些關節(jié)點上為孫權出了什么樣的主意。

曹操挾剿滅劉表、攻取了荊襄九州之威,率大軍進逼東吳,要和孫權“共獵于江夏”。孫權初掌政權,缺乏經(jīng)驗,決斷不下就先問張昭的意見。張昭說:“曹操形同虎豹,現(xiàn)在擁有百萬之眾,假借天子之名,征討四方,抵抗他是很難的。我們現(xiàn)在能夠用來抗拒他的,只有長江天險。但是,曹操現(xiàn)在已經(jīng)攻下了荊州,獲得了全部的荊州水軍和戰(zhàn)船裝備。這樣,長江天險就不是我們獨有了。如果曹操水陸并進,勢如山岳,無法阻擋。以我的愚見,只有投降,才是萬全之策?!?/p>

張昭在東吳眾謀士中享有崇高的聲望,他這么一說,眾謀士都紛紛表態(tài)支持。張昭的話對孫權也很有影響力。如果不是后來魯肅諸葛亮周瑜等人對孫權進行更為有力的說服,孫權很可能就會按照張昭的建議行事,向曹操投降。

從事后的結果來看,張昭的判斷是非常錯誤的。首先,曹操并非像他所說的那樣天下無敵,不可戰(zhàn)勝。其次,如果孫權真的向曹操投降,那么曹操很可能就此統(tǒng)一了全國,東吳政權作為一個獨立組織就不可能存在了。劉備的下場也是如此。

但張昭在戰(zhàn)略判斷上的重大失誤,并沒有影響孫權對他的信任。

當年呂蒙、陸遜借關羽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際,從背后插了關羽一刀,將荊州據(jù)為己有。隨后,關羽兵敗,被東吳擒而殺之。孫權對此十分自得。此時,張昭卻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劉備必然會起傾國之兵,來為關羽報仇。

張昭的這個判斷對了一半。他準確判斷劉備會起兵攻打東吳,卻沒想到以諸葛亮為首的蜀國部眾卻會不支持劉備的決策。所以,劉備確實起兵了,但沒能做到舉傾國之力。

孫權再次相信了張昭的判斷,驚懼不已,立即向張昭請教應對之策。張昭提出了嫁禍于曹操的計策,命人將關羽的頭顱送往曹操處,希望以此來宣示東吳之所以攻打關羽、殺害關羽是受了曹操指使,從而讓劉備轉而攻打曹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