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督將軍也革命(1)

中國1927·誰主沉浮 作者:葉曙明


蘇聯(lián)向中國輸出革命,選擇廣州作為基地,實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因為在北方爭取吳佩孚不成,只好把寶押在南方的孫文身上,他們不得不跨過整個中國,從遙遠的北方,來到廣州。

但鮑羅廷并不喜歡這座城市,這里與香港太接近了,是英國的勢力范圍,無論地理氣候、文化傳統(tǒng),還是社會風氣,甚至連這里的人,都讓他深感討厭。他毫不諱言:“廣州與香港毗鄰的八十年,徹底腐蝕了廣州的知識分子,只給他們灌輸了一個思想——撈錢,不管來路如何。”他宣稱,“除了汪精衛(wèi)、廖仲愷,我不知道過去和現(xiàn)在在政界或軍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哪個廣州人可以說是比較誠實的?!?現(xiàn)在,這兩個“好人”,一個死了,一個逃到法國去了。在廣東的政界、軍界里,一個好人也沒有了。

蘇聯(lián)一直想開辟一條從陸路連結中國的通道,在爭取吳佩孚失敗以后,并沒有放棄在北方繼續(xù)尋找他們的合作者。1925年,他們看中了馮玉祥。

馮玉祥是安徽人,原是吳佩孚手下的一員大將。1914年,他作為北洋警衛(wèi)軍第一旅旅長,在陜州、潼關、西安、靈寶、渭南一帶追剿白朗匪幫,和大西北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歷任陜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他自稱信奉基督教,有“基督將軍”之稱,他用消防水龍頭向士兵們噴水,然后宣稱全軍官兵都已經(jīng)受洗成為基督徒了。

馮玉祥手下的西北軍,是一支訓練嚴格的農(nóng)民隊伍,挑選新兵時,都要先看頭上有沒有辮子,沒有不行;再看手掌有沒有厚繭,沒有也不行。他的隊伍只收頭上有辮、手上有繭的老實莊稼漢。

西北軍就像一個大家族,馮玉祥就是他們唯一的家長與“教父”,他的話是絕對的圣旨,無人可以違抗。盡管西北軍官兵每天都要讀圣經(jīng),唱圣歌,但誰也鬧不清自己在唱什么。馮玉祥見到西方人就說自己信仰基督;見到蘇聯(lián)人就說自己信仰列寧;見到國民黨人就說自己信仰三民主義;但實際上他只信仰自己。對馮氏來說,基督教最大的好處是讓士兵禁欲,方便管理。一位在西北軍中工作過的蘇聯(lián)顧問,對馮玉祥的評論是:“如果拋開不談馮玉祥的革命詞藻和他的民主主義的、蠱惑性的姿態(tài)的話,他的軍隊同軍閥的軍隊毫無兩樣?!?/p>

其實區(qū)別還是有的,馮玉祥的軍隊是由西北農(nóng)民組成的,而別的軍閥隊伍是由別的地方的農(nóng)民組成的。這兩者就有很大不同,不然,蔣介石也不會那么注意從江浙地區(qū)招收軍校學生。西北是兩千年凝固不變的鄉(xiāng)土社會,而江浙是一個現(xiàn)代工商業(yè)蓬勃興起的社會。別看現(xiàn)在南方(廣東革命政府)和北方(北洋政府)斗得兇,但中國社會未來要變成什么模樣,并不取決于南北,而取決于東西,要看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盡管馮玉祥在北方的名聲很差,他的從政經(jīng)歷,幾乎就是一部倒戈的歷史。他一生倒過無數(shù)次戈,倒過黎元洪總統(tǒng)的戈,倒過曹錕總統(tǒng)的戈,倒過吳佩孚的戈,倒過張作霖的戈,倒過段祺瑞的戈。有時合作之后倒戈,倒戈以后又合作,合作以后再倒戈,逼宮倒閣,無所不為,因此,“基督將軍”另外還有一個不名譽的外號,叫“倒戈將軍”。然而,他卻占據(jù)了一個好位置——大西北。所以,無論他怎么反復無常,總有人想討好他。南方政府想拉攏他,北洋政府也想拉攏他,蘇聯(lián)也想拉攏他,無非都是想取巧,不用勞師動眾而搞定那片讓人望而生畏的高原大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