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甩了甩他的胳膊,將我的手從他肩膀上抖落下來不讓我碰他。
大家對丞的反應已經(jīng)很熟悉了,他就是這樣的狀態(tài),而我還不知道,看到他這樣的狀態(tài)就在想,這個孩子太需要有力量的人來影響他了,他真的處于一種失控狀態(tài),這真的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tài)。
也許是他手里沒什么可把玩的東西,就不停地把玩自己的手指頭。他這么做的原因是他的經(jīng)驗告訴他,這里的老師是不打人的,也不會罵他的,你能把我怎么樣呢?
的確,在這個園里,老師的行為被嚴格的教師行為準則要求著,其中有很多條都是在講老師絕對不可以打罵孩子,不能呵斥孩子,不能在行為、語言上對孩子有任何的傷害。所以,丞在這里上了那么久的學,這一點他有很深的體會。
接著,讓丞沒有想到的是,我彎下身子,比剛才更肯定地更有力地用整個胳膊攔著他往準備的地方去。此時,丞想掙脫,他要跑,我攔住了他,丞用手甩我的胳膊,我就蹲下來用雙手握住了他的兩只手。
丞見狀,氣壞了,大聲喊道:“你這個老師,你難道不知道打架嗎,你難道不知道什么是打架嗎?”杏仁眼已經(jīng)變得像桃核兒,氣得發(fā)紅,他喊完了,出了口氣,反而安靜了,停頓了一小會兒,等他舒了舒氣,我松開了手,平視著丞,說:“老師不想和你打架,就想請你準備好了,和大家一起來歸位玩具。”
聽到我堅持要讓他去準備,沒有一點兒緩沖的跡象,丞盯著我的臉,像是在找什么。找了一會兒之后,他的腦袋不歪了,那睜得圓鼓鼓的眼睛變得扁平了,整個身體也站直了,剛才的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也消失了。
丞的臉放松了,此時的這張臉才是一個孩子的臉,又恢復到圓嘟嘟的模樣,丞平和地說:“那好吧,馬老師?!彼约鹤叩侥菑堊雷优宰聛?。
其他的孩子看到丞坐到了小椅那邊去準備,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開始了收拾歸位的行動。他們又是推椅凳回家,又是放小矮人玩具,一邊干著活兒,一邊說著“我來幫助你吧”之類的話語,他們也恢復到他們原有的兒童狀態(tài)……
總之很快地去面對歸位這件事了。
丞坐了一會兒,說:“馬老師,我準備好了,可以歸位了嗎?”
我真的感受到了丞的平靜,向他點點頭還和他握握手,拉著他和大家一起歸位了。
說到“請去準備”這個話題,我們請某個孩子去準備的時候,前提是這個孩子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和破壞了其他人的工作。這種干擾和破壞的活動會被其他沒有干擾和破壞別人工作的人模仿,而孩子本質(zhì)中就存在著模仿他人的特質(zhì)。
丞的干擾就是不能讓大家的歸位工作繼續(xù)下去,其他孩子也會學習他這一點,于是就會對大家的工作氛圍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由于,孩子是不能發(fā)覺這種影響的,此時,需要引領他們的大人做出判斷,如何幫助孩子們,才能使他們從那種消極狀態(tài)中走出來,走向我們期望的狀態(tài)中。
同時,老師要相信,孩子給老師帶來的挑戰(zhàn),絕對不是某個孩子針對某個老師這個人來的。
相反的,我們要是將這種帶有挑戰(zhàn)性的孩子的行為和活動,理解為是一種教育上的挑戰(zhàn),試著去了解孩子們的發(fā)展條件以及他們的本質(zhì)和生命表象,這樣的話才會給予孩子有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