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哦!你是個臉皮兒比較薄的人?!毕鄬τ诖笕硕?,是說這個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分不開,相對于孩子來說,是指這個孩子比較敏感。
當有人在平靜的氛圍中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或有不高興的情緒甚至是有摔東西的跡象時,這個皮膚薄的人會想,這個人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呢,他剛才說的和做的是不是都是針對我來的呢?
也許那個摔東西的人根本就不是在針對誰呢。
這就讓我們看到,在人群中,木訥的人不管別人怎么暗示,他都無動于衷,而敏感的人會很快把眼前的事情和他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
臉皮兒薄的人,要是和他周圍環(huán)境分不開的話,還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當有人在說某個事情沒有做好,或是在說誰的工作也許有漏洞,臉皮兒薄的人就會很緊張地跳出來解釋一通他的工作是多么的完美,那個漏洞和他沒有關系。
此時,周圍的人會怎么看待這個臉皮兒如此之薄的人呢,他們之間的合作會不會因為他總是滔滔不絕的解釋而出現(xiàn)問題呢?
原因是他周圍的人并不知道他是個臉皮兒薄的人,也不了解他是這樣一類人,在與他合作的時候,是不把他的臉皮兒薄與不薄,他敏感不敏感考慮在內(nèi)的,大家會認為他是成年人,必須要負起自己的職責。
如果一個成人比較敏感,由此,他的生活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從這個成人的經(jīng)歷中看到,一個臉皮兒薄的成人,他的境況顯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讓咱們的孩子也去經(jīng)受的。
那么作為幫助兒童成長的成人是不是要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個天生就敏感的人,我們非要把孩子整成一個敏感的人嗎?這樣做的結(jié)果對孩子會不會有幫助?
因為我觀察到,敏感的孩子他不容易進入到兒童群體的活動中,當小朋友們之間有沖突,或是小小的沖撞,對于這個敏感的孩子都有影響。
孩子和大人做事情的方式有不同。大人做事情就是做事情,重點在行動中;孩子做事情時,不僅是做事情,還說事情,做與說同時進行。當幾個大一點兒的小朋友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們會邊做,嘴巴里邊描述著所做的是什么,接下來還要做什么。
當孩子們的工作進行到中途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岔子。有人會不小心把大家做好的工作給弄亂了,或者他做的工作不是大家所需要的,幫了倒忙,就會有人說:“請你別再做那樣的事情了,你看都給弄亂了,再弄亂了我們就玩不成了……”
在孩子的工作中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太普遍了,有人說這樣的話也很常見,因為在一個工作中總會有人會做,有人不太會做,需要會做的人引導不會做的人一起將工作做得更好。
而此時呢,那個敏感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之后,他會很緊張地沖到說話的那個孩子跟前說:“不是我弄的,是他弄的?!睂Ψ秸f:“沒說你,請你先往邊上去一下,我還要在這里做個娃娃的床呢。”接著敏感的孩子覺得人家是讓自己離他們遠一點。于是,就去找老師:“他們都不和我玩兒,他們都在說我……”呈現(xiàn)出很無助和不安的狀態(tài)來。
實際上,據(jù)我觀察,那些孩子真的沒在說這個敏感的孩子。他們只是在描述當下出現(xiàn)的狀況,狀況是正做的工作有了小小的變化,需要大家保護已做好的工作,才能繼續(xù)往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