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4:城中村改造要經得起歷史檢驗:
張育彪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南嶺村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
《南方都市報》總是在做別的媒體沒有做也許永遠不會去做的事情,比如,這一次給深圳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城中村立傳。哪天深圳徹底消滅了城中村,我不知道何處可以比較集中地找到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的文字和影像資料,何處可憑吊追憶。畢竟,這一個個城中村身上所承載的源遠流長的歷史,遠比深圳改革開放30年歷史厚重得多。
我探訪過香港新界的城中村。一棟棟老房子林立,雖有些年份,但社區(qū)環(huán)境很整潔,管理得很好,眼前看到的是居民們生活和諧的一幕幕。我就想,如果在深圳,不知道能否保留得下來,肯定命運堪憂。寸土寸金繁華之地,還容得下一片片低矮的老房子?說不定早就被推倒了,被一棟棟高樓大廈占領取代。建設固然重要,但不能輕管理。老房子一樣可以住得舒舒服服。
我們總是在說,一個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文化可以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可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烙印,需要一處處具體的東西來表現、襯托,不是靠空談來虛的。具體到被媒體稱為“天下第一村”的南嶺村,我們一直強調文化立村,因為我們相信,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會消失,惟有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所以,我們保留了20畝良田,作為南嶺村后代的勞動教育基地;我們建了客家文化博物館,在這里,你可全景了解南嶺村的整個村史;我們拍有全村?!床灰姷奈幕?,則具體反映在南嶺精神方面,勞動致富,共同謀富。同樣是城中村,南嶺村的基礎條件最差,面積倒數第二,如今卻成為整個南灣街道轄區(qū)集體經濟最具實力的社區(qū)。若無文化支撐,何談高速穩(wěn)健發(fā)展?文化帶動商業(yè)繁榮,南嶺村要走出一條錯位發(fā)展的路子,不走那些推倒重建的城中村的老路,城中村有它存在的價值所在。試想,若沒有關內關外這一個個城中村,數以百萬計的外地人口何處棲身?并非每個來深尋夢者都買得起房。
2010年3月5日,在廣東省兩會上的小組討論上,我作了一個關于“三舊”(舊城、舊村、舊廠房)專題發(fā)言?!叭f”改造要突出綠色更新的理念。所謂綠色更新,是指舊村居的改造絕非簡單的推倒重來,二次更新必須符合長遠的發(fā)展,符合低碳經濟,符合節(jié)能減排。有次,我在一份報紙上看到,廣東的某個城市,現在是一年300多天看不到北極星,想看布滿星星的夜空,越來越難??赐陥蟮溃荫R上走出門口觀察我村的天空,雖然下著小雨,還能看到三顆星星,我很興奮。我村的“三舊”改造,不光是要對地負責,也要對天負責,要一年300多天能看到藍天白云、晚上時常能看到布滿星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