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原趕到的時候,警察已經把所有“閑雜人等”攔在離事發(fā)礦井二十多米的警戒線之外。毫無例外的,蕭原也被列為“閑雜人等”。但半個小時后,他突破了警戒線,并且出現(xiàn)在礦井里,與十幾個參與救援的礦工們一起“作戰(zhàn)”。
你問我蕭原是怎么做到的?很簡單,在那半個小時里,他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礦工”。
當一個路口被堵住的時候,有一種人會站在那里徘徊,而另一種人會離開那里去尋找新的出路。蕭原屬于后一種人。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通過警戒線的時候,就轉身離開了。他沒有去換衣服,因為他的背包里并沒有礦工的衣服。他要去四周看看還有沒有別的無人把守的入口,結果他并沒有找到,但他找到了礦工們所住的工棚。碰巧的是,那個工棚里還有一名因為痢疾發(fā)作正在臥床休息的礦工。蕭原與他達成了一筆交易:用200元買下了他的一套舊衣服,其中包括一頂?shù)V工專用的安全帽。
當蕭原再次出現(xiàn)在警戒線前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了那個礦工。蕭原后來告訴我,為了使自己的扮相更逼真一點,他還隨手抓了一把煤灰認真地抹在自己臉上。他騙過了把守警戒線的警察,也騙過了守在礦井口指揮救援的幾個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這很容易做到,在那個紛亂的場面中,沒有人想得到有一個記者會冒充礦工前來冒險。
就這樣,蕭原下到了礦井里。那是一條逼仄的地下甬道,它終日無光,里面或許還有些瓦斯的味道。如果你不夠小心,頭頂上的煤塊就會混同著土塊悄悄地給你一下。如果你運氣不好,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再次塌方甚至有可能給你帶來致命的危險。
當這件事情結束之后,我曾經問蕭原這樣的冒險是否值得?蕭原微微一笑,他說,為了更接近現(xiàn)場,當時他并沒有時間去考慮這樣做的風險,而當他下到礦井里之后,后悔已經來不及了。
正在井下緊張救援的十幾名礦工并不認識蕭原,但他們并沒有盤問。也許蕭原在挖掘時表現(xiàn)出的笨拙曾經引起過他們的注意,但他們并沒有懷疑他的來歷,或者他們懷疑過,但并沒有人對此做些什么。你知道,那是一個緊張的時刻,他們的任務是盡快找到被困的礦工,而不是停下來對一個看上去行跡可疑的人進行盤問。
蕭原在礦井里呆了一個下午。當外面天色漸黑時,他們挖出了第一具遇難礦工的尸體。這時候,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傳下話來讓他們就地休息一會兒,吃完飯再接著干。就是吃飯的那段時間里,蕭原露了餡。
已經在礦井里連續(xù)干了5個多小時的蕭原感覺到自己餓了,所以,當上面的人把盒飯送來的時候,他也湊過去領了一份。但他沒想到上面準備的盒飯數(shù)量是有限的,他們只送來了11份,因為根據(jù)他們掌握的情況,在井下參與救援的礦工一共是11個人。
冒充礦工的蕭原拿走了一份盒飯,就意味著另一個真正的礦工接下來要餓著肚子干活。那個礦工當然不干,所以他大聲嚷嚷起來,他最后還跑出礦井去繼續(xù)抱怨。在他的抱怨聲中,上面的人突然意識到:礦井里多了一個人。
蕭原就這樣現(xiàn)出了“原形”。但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并沒有為難蕭原,他們只是派人把他逐出警戒線外。當然,在此之前,他們還是讓他吃完了那份盒飯。蕭原后來在《采訪背后》里描述了它的滋味,他說,盡管飯菜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卻仍然讓他狼吞虎咽。
如果這個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那么它仍然只是《采訪背后》中的一小段經驗之談。但蕭原所做的顯然不只是這么多。當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在那一天的晚些時候向媒體記者通報事故情況時,蕭原又一次利用他靈敏的嗅覺發(fā)現(xiàn)了蹊蹺之處。
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通報的情況如下:5月21日上午10時許,本市西郊區(qū)某小型煤礦發(fā)生坍塌事故,根據(jù)煤礦負責人提供的情況,事發(fā)時有16人在井下開采,14人逃出,另2人被困井下。經過9個小時的緊張救援,兩名被困礦工的尸體于當晚7時被找到,救援工作隨即結束。此次事故發(fā)生后,區(qū)委、區(qū)政府領導極為重視,迅速部署救援工作,區(qū)安監(jiān)局領導還親臨現(xiàn)場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