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生命的吶喊 作者:張雅文


我的到來使錢氏家族大為震驚和感動。錢秀玲老人的大兒子米加醫(yī)生,侄子錢憲人先生、錢為強先生,都跑來看望我。錢憲人先生還在陸嘉興先生的餐館里,為我舉行了小型宴會。

餐桌上,大家興致勃勃地談?wù)撈稹渡w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這部作品的名字,錢媽媽還說了一句笑話:“蓋世太保并沒有拿槍逼著我,我不認(rèn)識他們?!?/p>

米加醫(yī)生問我:“我不明白,你為什么見到我母親那么激動?可我并不覺得有什么可激動的。母親只是做了她應(yīng)該做的事,沒什么可值得寫的。我不理解,你為什么花很多錢專程跑來采訪她?”米加是典型的歐洲人,不會講一句中國話。我們的交談由錢憲人先生當(dāng)翻譯。

我說:“錢媽媽是中國人,歐洲的戰(zhàn)爭跟她本人、跟中華民族都沒有關(guān)系。但她卻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了許多比利時人的生命。她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及國際主義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米加先生卻說:“二戰(zhàn)期間,許多人都是這么做的。我母親跟他們沒什么區(qū)別。你為什么偏偏要寫她,就因為她是你們中國人嗎?”

“是的,她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比利時人的驕傲!”

叼著煙斗的米加先生,搖搖頭,聳聳肩,還是不理解。

當(dāng)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絕非幾句話所能闡釋清楚的。在中國,有人大老遠(yuǎn)地跑來采訪,子孫三代都會覺得臉上有光。在這里卻恰恰相反,兒子不理解,孫女說祖母的榮譽是祖母的,跟其他人沒有關(guān)系。不過,米加先生對我的來訪卻很支持,他從他家里拿出比利時政府授予錢秀玲老人的英雄勛章,以及法根豪森將軍1966年去世時將軍妻子寫給錢秀玲老人的信給我看……

當(dāng)然,對我支持最大的是錢憲人夫婦。錢先生看我住的地方實在可憐,就讓我搬到他家里去住,這給我的采訪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錢先生夫人杜大姐負(fù)責(zé)照顧錢秀玲老人。早晨,我跟著杜大姐來到錢秀玲老人家里,跟老人聊天,陪老人散步,中午在她家共進(jìn)午餐。老人像西方人一樣,每天要化妝,戴胸罩,穿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guī)退嬅济?,她嫌我畫得不理想,自己擦去重畫。畫完,我倆沖著鏡子哈哈大笑……

老人年事已高,患有健忘癥,好多事情都忘了,靠我一點點啟發(fā),多方引導(dǎo),她那沉睡半個多世紀(jì)的記憶才慢慢地蘇醒過來,有的卻永遠(yuǎn)也醒不過來了。

隨著老人時斷時續(xù)、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記憶,我跟隨她走回遙遠(yuǎn)的過去,走進(jìn)她鮮為人知的家庭及人生……

錢秀玲出生在江蘇宜興王婆橋錢居村——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文化底蘊豐厚的名門望族家庭,父親是恩澤四方的鄉(xiāng)長。錢家出過錢卓倫、錢憲章兩位國民黨將軍,出過錢秀玲、錢卓儒、錢憲人等八位博士。

1934年,蔣介石從德國請來一名高級軍事顧問亞歷山大·馮·法根豪森將軍,錢秀玲堂兄錢卓倫將軍負(fù)責(zé)顧問的聯(lián)絡(luò)工作。正因為有這段淵源所以才引出后來的故事。

在宜興電視臺徐風(fēng)臺長的陪同下,我曾去尋覓過錢家的舊居,但因時間久遠(yuǎn),錢家只留下一處老屋的殘破臺階,一塊林木蔥郁的老宅地,一張1988年錢秀玲最后一次回國時給村里姐妹們拍的照片……

徐臺長告訴我,宜興是紫砂之都。這里山清水秀,地杰人靈,自古就崇尚文化,盛行讀書之風(fēng)。宜興曾出過十名狀元,十名宰相,二十名院士,七千多名教授,兩位清華、北大校長,兩位大陸、臺灣的教育部長。蔣南翔、周培源、徐悲鴻、吳冠中、潘漢年等許多名人都出自宜興。

這個文化底蘊豐厚的環(huán)境對錢秀玲一生的影響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錢家為人善良,自辦學(xué)堂,全村幾十個孩子都分文不取到錢家來讀書。錢秀玲在六個子女中排行老四,從小聰慧過人,三歲會背誦《百家姓》、《木蘭詩》,十一歲考入蘇州女子師范學(xué)校附中,沒等念完又跳到上海大同大學(xué)讀預(yù)科,專攻化學(xué),一心想當(dāng)中國的“居里夫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