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女投井自殺的那個時刻,歷史開始分岔。
《烈女傳》里記載,說她得知自己丈夫被抓住后,為了免受侮辱,就投井自殺了。到此為止,她的生命終結了,她的故事也終結了,她算得從一而終,清清白白。
民間傳說里,息夫人被楚王收為己有,日夜哭泣,后來偷偷見到被囚禁的息侯,兩人雙雙自殺殉情。楚人感念息夫人忠貞義烈,立桃花夫人廟來祭奠。
《左傳》里的息夫人卻沒有死,不僅沒有死,還繼續(xù)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許就是因為息夫人沒有死,才更具有了一種獨特的悲劇美感。
她被手下人勸住,“即使夫人不替自己著想,也要替息侯著想”。為了息侯,她不敢再死,被楚王抓到軍營里,立為夫人。
息國終于被滅了,息侯被軟禁起來,三年后郁郁而終。這三年里,她是楚王后宮里的寵妃,生了兩個兒子,只是“三年不言”?!安谎浴痹谶@里有很多解釋,很多人認為就是不說話,有人反對說,孩子都生了兩個,夫妻之間是不可能不說話的;有人說,不愿意提起往事;有人說,不多說話。
不管怎么解釋,不論是不說話還是不愛說話,總表示一種不快樂的情緒。她無法反抗只能忍受,用那份可憐的“不言”維持著最后的尊嚴。最后楚王忍不住了:“自從你入宮來,我對你百般寵愛,你卻總一副別人欠你錢的臉色,究竟怎么回事?”
這時候息夫人說了實話:“我一個女人,嫁了兩次,有什么好高興的?”——這話如果孔夫子聽了,一定點頭稱許“孺子可教也”。盡管春秋時期沒有所謂“一臣不侍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的嚴規(guī),但是息夫人這句話里,卻暗含著儒家文化的這種價值標準:“一女不嫁二夫?!?/p>
常常流連青樓的杜牧曾經(jīng)寫詩比較過息夫人這種行為,他說:“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币馑际钦f息夫人最終還是選擇茍活下來,比起跟她一樣情形卻選擇跳樓自殺的綠珠差了好幾個檔次。
其實杜牧不知道,息夫人的價值就在于“死而不死”。
4.一無所有
這個世界上有比死更艱難的事情,就是活著——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說法。
而真正的現(xiàn)實是,這個世界沒有比死更艱難的事情——“千古艱難唯一死”。
在時代與歷史面前,個體的死亡是渺茫的;對于本身,意味著一切的終結;對于時代,僅僅也就是個符號而已——于是,學貫中西的王國維于清亡之際投水自盡,終于不再是大師而化作了時代一個虛化了的符號。
寫“傷心豈獨息夫人”的鄧漢儀是明末清初的漢人,改朝換代受異族統(tǒng)治。前朝消亡的時候他僅僅28歲,沒有吃過明王朝的皇糧所以沒死(明亡盡節(jié)的士大夫很多),他選擇了活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天祥的,如果死亡只是那么一點微茫的意義,那么這死亡帶來的終結又代表著什么呢?
這是息夫人考慮的問題,這是“鄧漢儀們”考慮的問題。在歷史與時代面前,儒家諄諄勸導的“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那超越生命之上的東西,如果不足以撐起生命的重負,那么個體的終結又有什么意義?
答案是只能活著。
息夫人活了下來,不管為了息侯還是為了自己,就像陳嵐所倡導的,在強奸面前她選擇活著,哪怕是屈辱。她活著,就有了一切的可能。
她郁郁不樂,楚王為此討伐蔡國,囚禁蔡侯。她的兒子當了楚國的大王,她用計殺了熱烈追求她的權臣子元,然后,平靜地在楚國后宮里終老。她選擇了活著,延續(xù)生命里的無限可能,哪怕背負屈辱。
鄧漢儀也活著,盡管在異族統(tǒng)治之下,背負著民族的恥辱和前朝的所謂氣節(jié),所以“傷心豈獨息夫人”。
所以,生命之上,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