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君主在某種程度上更可靠。因為,雖然共和國擁有和君主一樣的意圖和愿望,但它們的行動緩慢,使得他們要比君主用更長的時間做出決定,因此他們也要比君主用更長的時間來背信棄義。
毀棄盟約是為了利益。在這方面,共和國遠比君主更加遵守協(xié)議??梢耘e出一些例子,在這些例子中,一點小利就使得君主背信棄義,而很大的利益也沒有使共和國背信棄義。地米斯托克利給雅典人的那個建議就屬于這后一種情形,他在民眾大會上說他有一個能夠給他們的祖國帶來極大利益的建議,但是為了保密他不能說;因為一旦將其泄露出去,就會失去實施該建議的機會。因此,雅典的人民挑選出阿里斯提德作為可以傳達此建議的人,并確定隨后他們將根據(jù)阿里斯提德的看法做出有關決定。地米斯托克利向后者說明,整個希臘的艦隊 雖然處在雅典人盟約的保護之下 都停泊在一個地方,可以很輕易地得到它或者將它摧毀,這么做可以使雅典人成為希臘的完全主宰。于是,阿里斯提德向人民報告說地米斯托克利的建議非常有益卻極不正派,因此人民完全拒絕了它。[Plutarch, Themistocles, 20; Cicero, De officiis, III 11.
]馬其頓的腓力以及其他君主是不會這么做的,因為這些君主恰恰是通過背信棄義而非其他手段來追求和獲得更多利益的。關于由于結盟一方違反協(xié)議而解除盟約,我說的不是這種情形,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我說的是那些出于不同尋常的理由而解除盟約的情形。就此而論,由于上述那些理由,我相信人民比君主更少犯錯,因此可以更加信任人民而不是君主。
第六十章
在羅馬授予執(zhí)政官職以及其他任何官職,從來不考慮年齡
通過歷史事件的發(fā)展可以看到,羅馬共和國在執(zhí)政官職位可以由平民擔任之后,把該職位授予自己的公民,而不考慮年齡或血統(tǒng)。雖然在羅馬從未曾實行過對于擔任公職的年齡限制,但總是去尋找能力,不論它在年輕人身上還是在年長者身上。這可以通過瓦勒里烏斯·科爾維努斯的例子看出來,因為他在23歲時被選為執(zhí)政官。[Livy, VII 26.
]同樣也是這個瓦勒里烏斯在對他的士兵們講話時說“執(zhí)政官職位是對能力的獎賞,而不是對血統(tǒng)的獎賞”。[拉丁文引語,見Livy, VII 32;馬基雅維利用“血統(tǒng)”代替了“出身”。
]這種做法是否明智,很值得討論。
就不考慮血統(tǒng)而言,這得到承認是出于必然性,而且這種必然性在羅馬有,可能在每一個想要取得羅馬所取得的那些成就的城邦也都有,如在別處已經(jīng)說過的那樣。[D I 6.
]因為沒有獎賞,就不能指望人們冒險犯難;剝奪了人們獲得獎賞的希望,就要招致危險。因此,一開始應當給予平民得到執(zhí)政官的希望,并且他們會沉浸在這個希望中好一陣子,哪怕并沒有得到這個職位;后來,僅僅是希望就不夠了,那就必須落到實處,讓他們如愿以償。當然,不想讓平民染指任何榮耀事務的城邦,可以按照自己愿意的方式對付平民,如在別處討論的那樣;[D I 6.
]但是,如果它希望做羅馬所做的事,就不應該進行這種區(qū)分。而一旦承認了這一點,那么取消基于年齡的任何區(qū)分就不能受到批評,反而是必要的。因為在選舉一個年輕人擔任某個可能需要年長者的智識的公職時,既然民眾不得不選擇這個年輕人擔任此職,那么一定是他的某種極其杰出的行為使他獲得那個職位。并且,當一個年輕人具有如此大的才能,以致由于某個重大事件使自己一舉成名時,如果那個城邦當時還不能利用他,而必須等到他在年輕時所具有的那種朝氣和那種機敏,隨著他本人一起變老,那將會是極其有害的;這種朝氣和機敏是他的祖國在他年輕時就可以利用的。羅馬就是這樣利用瓦勒里烏斯·科爾維努斯、西庇阿[Livy, XXV 2.
]和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