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漢塔克
2002年9月,在發(fā)表于《衛(wèi)報》的一篇關于恐怖電影的文章中,史蒂夫·羅斯(SteveRose)直言不諱:“自從1980年代涌現(xiàn)的血腥電影(slashermoives)之后,美國恐怖電影已經(jīng)沒有任何創(chuàng)意可言?!?為證明這個控訴,他饒有興致地引用了幾部正在制作中的美國恐怖電影的片名:“你會期待《驚聲尖笑3:掃把王》(ScaryMovie3:LordoftheBrooms)嗎?還是《月光光心慌慌:重生》(Halloween:Resurrection)?要不然來部《弗萊迪大戰(zhàn)杰森》(FreddyVSJason),它一雞兩味,融合了《猛鬼街之九》(NightmareonElmStreetPartNine)和《十三號星期五之十一》(Friday13thPart11)?” 看到這些片名就會明白,羅斯的結論似乎是正確的:“恐怖電影的套路和特許權(franchises)已經(jīng)被榨干了。” 按照羅斯的說法,對于這種原創(chuàng)性衰竭的最好補救辦法,莫過于讓好萊塢購買亞洲恐怖電影的版權,然后進行翻拍。中田秀夫的《午夜兇鈴》(1998)已經(jīng)于2002年10月被再生為戈爾·維爾賓斯基的《美版午夜兇鈴》(2002)。另一部中田秀夫的影片《混沌兇機》(2002),正被喬納森·格拉澤(JonathanGlazer)翻拍,而韋斯·克萊文(WesCraven)正在將黑澤清的《回路》(2001)翻拍為他自己的版本,湯姆·克魯斯和合伙人已經(jīng)買下了彭順彭發(fā)兄弟的《見鬼》(2002)的翻拍版權(注:后者不算日本恐怖電影)。這一劑健康的日本恐怖電影重藥,這種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電影傳統(tǒng)的雜交,或許能治愈美國恐怖電影那沒有創(chuàng)意的軟骨癥,羅斯大概是這么認為的。
同樣的身體不適的另一種征兆,是西方的電影市場對亞洲電影產(chǎn)品的興趣增長了,特別是對日本恐怖電影的需求增長了。舉個例子,黑澤清的《X圣治》(1997)于2001年在美國的藝術影院獲得影評人的好評和票房的豐收,同樣成功的還有深作欣二的《大逃殺》(2000)。同樣的,制成錄像帶或發(fā)行DVD的日本恐怖電影也多了起來,在發(fā)行市場上,它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而使影迷的數(shù)量增加了。盡管《X圣治》、《大逃殺》或《午夜兇鈴》仍不能與令人失望的美國恐怖電影大制作那夸大了的宣傳預算競爭,然而它們在美國影院不斷增長的重要性和商業(yè)潛力,卻預示著觀眾對這類小眾市場的反應頗為熱烈。這些影片在日本被精良制作,在西方的出租錄像帶市場上獲得新生。它們以同樣的方式引發(fā)了人們對日本恐怖電影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并順理成章地引起了對日本恐怖電影的更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