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節(jié):憑吊古人 教育弟子(5)

孟子傳 作者:曹堯德


管仲的墳?zāi)乖谶@道夼的盡頭,群山環(huán)翠,綠水縈繞。他之所以選擇了這么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安葬,大約是因為活著的時候扮演了這個紛亂社會中的一個紅角,鞍馬征戰(zhàn)一生,整日東擋西殺,南征北伐,雖說佐桓公霸諸侯,青史留名,而且對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未必毫無貢獻,然而畢竟致使數(shù)以萬計的百姓“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生靈涂炭。他于心不安,故而死后要到這遠離人煙的地方清靜一下,作一個隱士。其實,世間的隱士,很少有能夠隱瞞得住的,這不是,三百多年以后,孟子還是帶領(lǐng)弟子們憑吊他來了,使其不得清靜。

管仲墓地周圍,依山勢遍植松、柏、檜、柞、楊、榆、楸、柳、槐、楓、楷等樹木,廣可數(shù)百畝,稱為仲父林。遙望,蔥籠峻茂,若綠云密布,似濃煙翻滾;近瞧,郁郁蔥蔥,挺拔的樹干若衛(wèi)士,縱橫的枝叉似兵刃。仲父林前有一條綠色的長廊,蜿蜒數(shù)里,稱為神道。數(shù)道溪流穿廊而過,石拱橋橫跨溪上,游人進林,似于波濤上起伏而前。長廊盡處是石疊甬道,直達仲父享殿。享殿本是帝王陵寢內(nèi)供祭祀用的殿宇和帝王祭天祀祖的殿堂,仲父林內(nèi)設(shè)置享殿,可見是將管仲推崇到帝王的高度。享殿為五楹,朱漆彩繪,單檐斗拱,造型古樸。享殿內(nèi)奠置有案,出入有階,啟閉有戶,周圍有垣,設(shè)施完整。

管仲墓在享殿之后,大若山丘,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爐和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著“仲父管子墓”五個大字。享殿和墓的周圍,綠樹掩映,芳草如茵,肅穆幽雅,蔚為壯觀。孟子帶眾弟子大禮參拜之后,便坐于草地之上閑談,弟子們眾星拱月般地將孟子圍于中央,師生們無拘無束地談春秋形勢,談管仲與齊桓公的霸業(yè),談當(dāng)今之齊國與天下,談未來的社會與人類的希望……

孟子陪齊宣王在雪宮度過整個炎熱的暑期,不少學(xué)生誤認(rèn)為夫子正躊躇滿志,之所以突然帶大家不辭跋涉之苦,來這里憑吊管仲,正是欲做管仲那樣的賢相,輔佐齊宣王完成霸業(yè)。有的甚至認(rèn)為,孟子有許多觀點與管仲相似,乃至一致,諸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欲使民者,必先愛民”,“省刑罰,薄稅斂,則民富矣”等等。公孫丑是個性情坦率的人,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這一看法,直截了當(dāng)?shù)貑柕溃骸疤确蜃釉邶R當(dāng)政,管仲、晏子之功業(yè)可以復(fù)興嗎?”

孟子被問笑了,他在笑公孫丑的坦誠與幼稚,笑過之后說道:“你真是一個齊國人,只知道天下有管仲與晏子?接著他給大家講了一段故事:

曾經(jīng)有人問曾西(曾申,字子西,魯人,曾參之子):“你和子路相比,誰強?”曾西不安地說道:“子路是我父親所敬畏的人,我哪里敢和他相比呢?”那人又問:“那么,你與管仲相比,誰強?”曾西馬上不高興起來,說道:“你為什么竟拿我跟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齊桓公的信賴是那樣的專一,行使國家的政權(quán)是那樣的長久,而功績卻是那樣的卑微。你為什么竟拿他跟我相比呢?”

講完了這個故事,稍加停頓,大約是在觀察弟子們的反應(yīng),然后頗帶感情地反問道:“管仲系曾西之所不屑比擬者,難道為師竟愿學(xué)管仲嗎?”

孟子的一句反問,弄得公孫丑十分尷尬,他不無委屈地說道:“管仲輔桓公稱霸諸侯,晏子佐景公名揚天下。管仲、晏子難道還不值得學(xué)習(xí)嗎?”

孟子冷笑道:“以齊國來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p>

孟子為何要冷笑呢?其潛臺詞為: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他們霸諸侯,揚名天下,何足掛齒!

聞聽此言,公孫丑像抓到了什么把柄,精神為之一振,說道:“照此說來,弟子更加懵懂了。文王乃古之圣君,且活了將近百歲,其所行之德政,猶未周編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方得以遍行王道,統(tǒng)一了天下。今夫子言王天下易如反掌,莫非文王亦不足效法嗎?”

公孫丑感到自己問得有理,也很有力,頗有得意之色,仰著臉盯著夫子,看他怎樣回答。

孟子平靜地說道;“為師何敢與文王相比,只因如今的形勢與當(dāng)年不同。”

“當(dāng)年從湯至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位,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武丁使諸侯來朝,猶若將天下運于股掌之中。紂王距武丁不甚久遠,當(dāng)時之勛舊世家,善良習(xí)俗,先民遺風(fēng),仁惠政教,尚有諸多流存于世,又有微子(名啟,紂的庶兄)、微仲(微子之弟,名衍)、王子比干(紂的叔父)、箕子(也是紂的叔父,比干被殺,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膠鬲(gé)(紂王之臣),皆賢德之輩,共同輔佐之,故經(jīng)歷長久,國方亡失。然而文王以方圓百里之地創(chuàng)立豐功偉業(yè),故困難重重。常言道,縱有聰明,尚待時勢;雖有鋤頭,須待農(nóng)時。如今天下之形勢,極有利于推行王政。夏、商、周三代鼎盛之時,諸侯之國土未有超過千里者,眼下齊之疆域如此遼闊,雞鳴犬吠之聲從首都直達四境,處處相聞,人煙如此稠密,齊國之民可謂多矣。疆土無須再開拓,百姓無須再增加,行仁政而統(tǒng)一天下,無人能夠抵御阻撓。況且王天下之賢君圣王不出現(xiàn),歷時如此長久,古所罕見;百姓為暴政所折磨,有史以來,從未如此殘酷。俗話說,饑不擇食,渴不擇飲。孔子曰:‘德政之流行,其速勝過驛站傳達政令,當(dāng)今之世,萬乘之國行仁政,解民倒懸,百姓無不歡悅,故必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p>

很明顯,問題雖然是公孫丑一個人提出來的,但卻頗具代表性,它代表了許多弟子的觀點和見解。孟子對此十分清楚,因而分析得較為詳盡,目的在于對弟子們進行一次普遍性的教育。

孟子仿佛是一所規(guī)模龐大的博物館,內(nèi)中珍藏著古往今來的一切,一旦需要,便可信手拈來,因而他的言講、辯論、說教,總是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滔滔不絕,不由你不心悅誠服。

孟子仿佛是一臺鉆探機,他不僅了解大地的表層,而且能取出地下的沙樣和巖心,因而對社會現(xiàn)實的分析全面、深刻,入骨三分。

孟子仿佛是一架編織機,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運轉(zhuǎn)、思考,編織著美麗的圖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