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三千里地山河(12)

李煜傳 作者:田居儉


在徐知誥的感召下,一些與他休戚與共的心腹,即使年邁體衰,也不忍致仕還鄉(xiāng)。王令謀“老病無齒”,執(zhí)意不肯退出官場,家人勸他掛冠養(yǎng)老,他說:“齊王(即知誥)大事未畢,吾何敢自安?”他多年朝思暮想的“大事”,就是如何協(xié)助徐知誥化家為國,造就帝業(yè)。在這方面,他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特別是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徐溫死后,知誥自恃羽毛豐滿,吳王楊溥和徐溫諸子軟弱可欺,便撕掉溫情脈脈的忠孝面紗,加快了政治上的篡代步伐。已逾“不惑”之年的徐知誥,在一天早晨,面對銅鏡,用手撫摩著雙頰的白髭,異常感慨地自言自語:“真乃時不我待,此物無情,功業(yè)成而吾老矣!”言者有意,聽者更有心。此言一經(jīng)傳出,他身邊的謀士便心領(lǐng)神會,不約而同地為及早實現(xiàn)他的“功業(yè)”四出奔走呼號。

古往今來的歷史證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quán),總是要先造成輿論。而在人們篤信天命和天意的封建時代,寓意莫測的民謠、讖語,是最能蠱惑人心的。因此,徐知誥的心腹們就充分利用這條最容易深入民心的渠道,對流傳在江南水鄉(xiāng)的民謠《東海鯉魚飛上天》大肆穿鑿附會,為徐知誥登臨皇帝寶座鳴鑼開道。他們不遺余力,在通衢鬧市和鄉(xiāng)野草廬繪聲繪色地傳播“天意”:東海,徐州之謂也;鯉魚,李氏之喻也;飛上天,坐天下之舉也。東海鯉魚飛上天,蓋徐州李氏坐天下之意也。同時,又廣泛流傳開另一首隱喻李氏興、楊氏衰的民謠:

江北楊花作雪飛,江南李樹玉團枝;

李花結(jié)子可憐在,不似楊花無了期。

與這兩首民謠遙相呼應(yīng),在揚州街頭又出現(xiàn)了佯狂道人懸鯉行吟,在金陵城里發(fā)生了古剎老僧夜半撞鐘兩樁奇聞。

在江北揚州,有一個頭戴黃冠、束發(fā)蓄髯的佯狂道人,手執(zhí)一把釣竿,竿頂高懸一尾碩大的木刻鯉魚,連續(xù)多日走街串巷,反復(fù)吟唱濠梁新鯉將要取代盟津舊鯉,新鯉尚未被人所識的短歌,意在四處尋找世間眾多的“識魚人”。其歌詞云:

盟津鯉魚肉為角,濠梁鯉魚金刻鱗。

盟津鯉魚死欲盡,濠梁鯉魚始驚人。

橫排三十六條鱗,個個圓如紫磨真。

為甚竿頭挑著走?世間難尋識魚人。

在江南金陵,一天午夜,更深人靜,萬籟俱寂。突然,古城上空晌起一陣急促的鐘聲,驚醒了滿城酣睡的兵民。人們惶恐不安地走出家門,紛紛涌向街心探聽此中根由,全城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徐知誥聞訊大發(fā)雷霆,責(zé)令有司速將撞鐘人緝拿歸案,并要親自審訊。

待有司將肇事者押解到府,徐知誥方知撞鐘人原是寺廟的一個老僧。問其因,答云:“《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貧僧夜半撞鐘,乃因偶得好詩一首,內(nèi)心激動難抑,故而借鐘聲抒懷也!”

徐知誥又問:“何等好詩?使爾如此驚喜若狂!”

對曰:“《詠月》。”老僧當(dāng)即誦道:

徐徐東海出,漸漸入天衢。

此夕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隨后,老僧又將這首五言絕句詮釋了一番,徐知誥聽罷,不禁心喜。原來此詩的含義竟與童謠《東海鯉魚飛上天》的內(nèi)涵異曲同工,合若符契!于是,他加以重賞,并悄悄地釋放了老僧。紖紣矠

在緊鑼密鼓的喧囂聲浪涌過之后,紛至沓來的便是徐知誥的親信粉墨登場,輪番演出勸進的鬧劇。他們扮演的角色盡管莊諧不一,但目的都是為了眾星捧月,把龍袍披在徐知誥身上。王令謀不顧病痛折磨,拖著弱不禁風(fēng)的軀體,搜索枯腸,苦勸徐知誥莫負眾望,順天應(yīng)人,盡早受禪。紖紤矠李德誠、周本則威逼吳王下詔禪位,并偕百官持詔乞求徐知誥即位。紖紥矠周宗還借給徐知誥圓夢之機,郢書燕說,大講兆應(yīng)。

據(jù)說,徐知誥一日早起悶悶不樂,夫人詢問緣由。

知誥答曰:“夜有惡夢,恐兆不祥”。

夫人開導(dǎo)他說:“夢無吉兇,全在人圓;善于圓夢者可替你排解憂慮。”

徐知誥出門,在庭中巧遇周宗,便問:“吾在夢中路過順天門,突然跌倒在地,是否預(yù)示將有厄運降臨?”

周宗聽后,認為正是勸進良機,于是便詭秘回答:“此乃可喜可賀的吉兆也。夢中倒地,日中必有人擁立矣!”接著就撩袍跪拜。紖紦矠

甚至連山林隱士沈彬,從《東海鯉魚飛上天》的民謠中揣摩到其中奧妙以后,也向徐知誥獻詩勸進。他呈送的《觀畫山水圖》題詩中赫然醒目的一聯(lián)便是:

須知手筆安排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