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曉:我也是老板(2)

家族企業(yè)向公眾公司嬗變之痛:國美劫 作者:郎朗


然而永樂依然是一家上海區(qū)域性的電器連鎖,陳曉依然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來讓永樂成為繼國美、蘇寧之后又一家全國性電器連鎖。于是從2003年開始陳曉與大摩接觸,并開始了香港上市的過程。而2004年國美、蘇寧先后上市也讓陳曉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于是其加快了上市的過程。

其實在此之前為了對抗國美、蘇寧兩大全國性連鎖的壓力,作為地方諸侯中最大的一家的永樂電器開始尋求與其他地方諸侯的合作,于是一個松散的采購聯盟“中永通泰”2002年已經成立,但是在永樂上市前已經開始將這些地方諸侯各個收攏,廣州東澤、廈門思文、河南通利先后被永樂收歸囊中,而2005年10月永樂成功上市后又將目光瞄準了在北京市場領先的大中電器。

按照陳曉的說法,“中國的電器零售行業(yè)是抓住了渠道變革的機會,大家的成功都是偶然因素多于必然因素,因此在面對美國百思買等國外對手的威脅時,大家應該攜手共進。”

正是因為陳曉的這次表態(tài),陳曉與黃光裕、張近東、張大中2006年初曾經有過一次最高級別的會談,陳曉則掏出了四大電器連鎖商業(yè)交叉換股甚至合并的提案。

當時的永樂電器與大摩等機構投資者簽署了上市對賭協議,已經陷入了全國性擴張導致利潤下降的泥潭中。

按照媒體披露的信息,大摩在2005年1月投資永樂時,雙方簽訂了一份“估值調整協議”,即業(yè)內所說的對賭協議,其核心內容是:永樂在2007年(如遇不可抗力,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扣除非核心業(yè)務(如房地產)利潤后盈利如果高于億元人民幣,投資人向管理層割讓4697萬股;利潤介于億元和億元之間不需進行估值調整;利潤介于6億元和億元之間,管理層向投資人割讓4697萬股;利潤低于6億元,則管理層割讓的股份達到9395萬股,占到永樂上市后總股本(不計行使超額配股權)的約。結果,永樂的經營出現了第三種情況。永樂2006年中報顯示,公司2006年上半年凈利潤僅萬元。

這份“對賭協議”的實質是保證大摩的投資收益水平,穩(wěn)賺不賠。而對于永樂管理層來說,輸掉“對賭協議”就要失去對公司的控股權。蘇寧總裁孫為民曾為永樂電器董事長陳曉總結了“殺死”永樂的“三大元兇”,認為置其于死地的首要“元兇”便是這份“對賭協議”。

然而此時的張大中則由于上市沒有成功,在兒子無意接班的窘境中一直尋求全身而退的方式,而最為成功的兩大電器連鎖的掌門人黃光裕和張近東對于陳曉的提議似乎并不感興趣。

國美電器一位高管表示,“當時黃總認為國美并沒有拯救永樂的責任,而且作為中永通泰的發(fā)起者的張大中和陳曉一直被黃光裕所鄙視,盡管永樂在上海,大中在北京擁有一定的市場優(yōu)勢。”

在兩巨頭意興闌珊的情況下,張大中和陳曉率先走到了一起,2006年4月雙方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并對外宣稱不排除一年后合并的可能性。也許是陳曉與張大中對外聲稱的挑戰(zhàn)國美的聲音刺激了黃光裕,黃光裕決定重新考慮陳曉當初的提議。

然而永樂與國美合并的建議在永樂內部卻引發(fā)了廣泛的反對,尤其黃光裕方面提出了“永樂舊部一個不要”的苛刻條件,然而陳曉力排眾議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作,而且讓當時的副總裁束為、周猛等可以成功套現離開。按照黃光裕家族的說法,“當時是國美拯救了陳曉,拯救了永樂?!?/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