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尋找自己的位置。
——無名氏
楊絳:伶俐乖巧,出手無聲
楊絳從歷史深處的無錫走來。這是一個書香門第,她的曾祖父和祖父,都在西湖邊做過小官,恰如白居易吟詠:“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父親楊蔭杭(1878~1945),“蔭”是輩分,如楊絳的二姑母、三姑母,分別叫蔭枌和蔭榆,“杭”八成寓指杭州,有其字“補塘”為證。楊蔭杭生于清光緒四年,值清王朝行將土崩瓦解之際,“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這是曹雪芹的喟嘆,是借薄命的賈探春自喻的,但是對于叛逆者而言,末世又象征著變化,象征著機遇。楊蔭杭是得風(fēng)氣之先的人物,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學(xué)、南洋公學(xué),爾后又留學(xué)日本、美國。南洋,北洋,東洋,西洋,時人最羨慕的洋墨水都叫他喝了。學(xué)而優(yōu)則仕,楊蔭杭在日本和美國學(xué)的是法律,歸國后,歷任民國政府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高等檢察長、司法部參事等職。他生性耿直,頏世頡俗,所以在官場就混不圓,終于在京師高等檢察長任上丟了官。據(jù)楊絳回憶,那件事與扣壓交通部總長許世英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