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篇(13)

影響孩子一生的50種習慣 作者:劉艷霞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具體事情具體分析,那么就可以通過一些不同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如 一題多解 、 一事多寫 、 一物多用 等方式。

一位汽車修理師很喜歡開玩笑。有一次,一位在公司內(nèi)擔任高職的博士來他這里修車,汽車修理師一邊修理一邊和博士聊起來。他從引擎蓋下抬起頭來,問道: 博士,有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一家五金店買釘子,他把兩個手指頭并攏放在柜臺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幾次錘擊動作,店員就給他拿來一把錘子。他搖搖頭,指了指正在敲擊的那兩個手指頭,店員便給他拿來了釘子,他選出合適的就走了。那么,接著進來一個盲人,他要買剪刀,你猜他是怎樣表示的呢?

這位博士微微一笑,心想: 這么簡單的問題還來考我? 他胸有成竹地舉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幾次剪的動作。

修理師一看,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啊!你這個笨蛋。他當然是用嘴巴說要買剪刀啊。他只是眼睛看不見,又不是不會說話。 接著,他又頗為得意地說: 我用這個問題把咱們公司里所有的碩士、博士都考了一下。

上當?shù)娜硕鄦幔?博士急著問。

不少。 汽車修理師說, 幾乎是所有人都答錯了。

為什么? 博士不無詫異地問。

因為你們受的教育太多了,博士。 汽車修理師笑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不僅是孩子,就連上述故事中的博士在思考問題或是處理事情時,也會受到潛意識的誤導(dǎo)。而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造成思維的求同性,因此欠靈活性。如果不能轉(zhuǎn)變思路,這必然就導(dǎo)致了作出錯誤的答案或決定。如果孩子不懂變通,不能把知識運用自如,不知道在不同的情形下需要轉(zhuǎn)換角度看問題,那么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束縛思想的負累,會限制著孩子的發(fā)展。如果孩子能具備這種發(fā)散性思維,那么就可以將自己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財富,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會束手無策。

一個林場主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大片的林場,他每天駕車穿梭于林場中,都萬分欣喜地看著這些能給他帶來巨大財富的森林,然而,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一棵棵百年樹木變成了焦木。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無意發(fā)現(xiàn)許多人排隊購買木炭取暖。他靈機一動,把焦木加工成木炭銷售,結(jié)果獲得了大筆財產(chǎn)。聰明的農(nóng)場主在苦心經(jīng)營讓林場成為焦木時,沒有盲目地執(zhí)著種樹,而是利用焦木獲得大量財富。這一瞬間的變通讓他重獲財富。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做事靈活,懂得適時變通的人,總是能夠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就。因此,變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父母應(yīng)該做的事】

1.孩子遇到問題找不出解決方法,或是做事稍微緩慢時,切不可主動要求幫忙。

2.當孩子想出一套 妙計 或是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父母不能忙著否定。

3.當孩子面對困境表現(xiàn)出遲疑時,父母不要失去耐心。

育子必讀:變通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名叫瑪·迪梅普萊,她在當?shù)赜幸粋€十分出色的私人園林。每到周末,都會有人來這里摘鮮花、拾蘑菇、捉蝸牛;有的甚至還會搭起帳蓬,燃起篝火,在草地上野營野餐。因此常常弄得園林里一片狼籍,骯臟不堪。負責管理園林的管家根據(jù)迪梅普萊的指示,叫人在園林的四周圍上籬笆,豎起 私人園林禁止入內(nèi) 的木牌,并派了人在園林的大門看守,但都無濟于事,許多人依然通過各種隱蔽的方式進入園內(nèi)。

這個例子是最典型的直線思維習慣方式,但是我們看到了,結(jié)果并沒有達到預(yù)期的目的,反而更刺激了人們想進去一探究竟的心理。那么最后的解決辦法是什么呢?迪梅普萊叫人做了一些大大的木牌子立在各個路口,上面醒目地寫明: 請注意!你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yī)院離此15千米,駕車半小時可到。 此后,膽敢再闖入她的園林的人便寥寥無幾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