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處理憤怒
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的壓力和生活上的不如意,當孩子有錯時,常常遷怒于 犯錯 的孩子,習慣一責罵體罰來懲罰孩子。其實,家教是一門藝術,孩子是否聽話,也取決家長的教育方法,過多采取打罵,也不見得就能事事如愿。所以,家長還是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問題,不要動不動就只知道遷怒于孩子。
小通和鄰居明明一起在客廳里玩搭積木游戲。忽然,媽媽在廚房里聽到東西被推倒的聲音,隨后就是爭吵和相互指責的喊叫聲。片刻之后,小通跑進廚房找到媽媽。他的小臉上滿是怒氣,一見到媽媽就大聲說道: 媽媽,明明把我好不容易才搭好的房子給碰倒了! 媽媽并沒有訓斥他,只是蹲下身,面對小通,聲調平和而又充滿憐愛地說: 這樣啊。小通,搭一個那樣好看的房子,肯定非常不容易吧。所以你現(xiàn)在一定特別生氣。對嗎? 對!我很生氣! 可是明明也不是故意的,對不對。再說倒了你們還可以一起搭起來的。
小通聽媽媽說完后,就轉過身去客廳繼續(xù)和明明玩起來了。
這是小通媽媽在屢次為孩子的生氣、發(fā)脾氣而無計可施后,第一次采用了專家的方法。
首先不要卷入孩子們的爭吵中。她按照專家的建議,沒有去問最常問的問題,例如 事情是誰先引起來的? 這樣就避免了給機會兒子傾訴 冤情 進而發(fā)展到要去 報仇 的沖動。媽媽在回答兒子中的問題中,既不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做評判,只是充滿關愛地、耐心地接受了孩子的情緒。她沒有說那些毫無用處的話: 你不會離他遠一些嗎? 你自己怎么不小心點? 請仔細想一想:這些話從實質上是在抱怨、指責小通。這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快事件,正為沮喪情緒困擾的兒子來說,既無法再改變什么,反而會加重他的氣憤和無助。父母做出直接反映孩子情緒、具有接納、認同作用的溫和回應,這對改變孩子憤怒的情緒和心態(tài)是非常有效的。
【父母應該做的事】
1.孩子是你的鏡子,你是孩子這塊鏡子前的原象,當孩子生氣時,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對待這種情緒的處理方式。
2.父母要承認自己的憤怒,寬容地接受它,與孩子共同體驗生活、給他樹立真正有益、值得模仿的榜樣。
3.面對憤怒的孩子,我們要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給他機會發(fā)泄出內心的怒氣,他就會恢復自信,重新感受到別人的愛。
平息孩子的怒氣
當與孩子發(fā)生沖突時,不要著急去指責孩子,更不要著急分析對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信心和溫暖,讓他體會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也能更好地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培麗亞5歲了,她特別易發(fā)怒,一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他常常會大哭大鬧。可是辛格門博士卻有一套對付女兒的好辦法。
培麗亞常常會情感用事,有時辛格門實在受不了了,就告訴她自己需要離開房間靜一會。辛格門發(fā)現(xiàn)女兒已經(jīng)到了能夠寬慰自己的年齡,所以告訴她感到悲傷或憤怒是正常的,然后辛格門讓她的憤怒自個兒慢慢地消失。
培麗亞每次聽到她15歲的姐姐要她離開她的房間時,都很生氣。每當這個時候,培麗亞總是向辛格門來哭訴,然后就大哭起來。辛格門會認真地聽她傾訴,因為她的感情的確受到了傷害。等她說完了,辛格門就讓她幫我準備晚飯或者做一些女孩在家干的事,這樣她就感到她受到了特別的對待,她的心情也慢慢地好起來了。
有些孩子很容易生氣,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而引起孩子生氣的原因很多,包括挫折、要求得不到滿足、擔心、孤獨、等待、失敗、鬧矛盾、等等。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常常生氣的程度和問題的嚴重性不成正比,往往為一點小事大鬧別扭。
孩子發(fā)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父母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他發(fā)脾氣的原因,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在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后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