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感激孫中山對他的恩典,“總是極力尋找支持者,而不單是尋找友誼”。孫中山和他的同事早先認為“幫會”對革命是有用的。
陳氏兄弟的叔叔和幫會幫助蔣介石從貧困中崛起……成為一個勝利之師的統(tǒng)帥。上海的買辦和銀行家資助蔣介石建立右翼政府,使蔣介石擺脫了對俄國的財政依賴。
1927年上半年,蔣介石與共產黨之間醞釀中的沖突終于爆發(fā)了。
這一年是最混亂的一年,在大城市上海和廣州,還有其他一些地方,共產黨多次舉行起義,但大都失敗了。中國與蘇聯(lián)的外交關系也破裂了。
盡管蔣此時登峰造極,但他曾有段時間在深受共產黨影響的國民黨“政府”中被撤銷了所有的職務。這一年還發(fā)生了引人注目的蔣介石辭職、蔣下野以及他第三次結婚等事件。
1927年初,在蔣試圖用自己的旗幟統(tǒng)一中國的道路上,存在著三大障礙。
隨著吳佩孚及其同盟者的失敗,唯一與蔣對立的強大軍閥是北方的張作霖。這一障礙純屬軍事性的。
政治障礙或許更加嚴重,既有還沒有完全團聚起來的共產黨,也有汪精衛(wèi)周圍的國民黨左派。汪在與蔣發(fā)生沖突之后,迅速轉向了左派。
1926年3月20日,蔣的反共突然襲擊曾使汪的職務喪失并漂泊海外,這件事使蔣很難得到汪的好感,但在這一年的9月底,汪給蔣的來信打動了蔣。汪在信中說,對于3月份發(fā)生的事情,他們之間已沒有什么分歧了。蔣立即于10月3日用一種和解的語氣給汪發(fā)了一封電報。
蔣在電報中說,他打算把兩個同事送往法國,以便請汪回來負責黨務。
但是,蔣并不知道汪的用意,后來,他才知道汪給他寫信的目的,是為了消除他對汪的疑慮,并且使他確信在適當時候汪會回來。事實上,直到1927年4月初汪才回來,一回來,就開始抨擊蔣。
汪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進行黨內的調解緩和,而蔣則主要在前線忙于戰(zhàn)事。雖然他以總司令的身份控制著武裝部隊,并且通過其他職務控制著黨和政府,但他還必須對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
在該委員會中,支持他的人被動、沉默,而他的對手們則主動、活躍。這個委員會并不大,只有36個成員,但其中16個是反對派,當然只有7位是共產黨員,其他的不是左派就是激進派,他們都反對蔣大權獨攬,專制獨裁。
非共產黨的反對派包括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以及她的弟弟宋子文(由于受到美國的支持,他很有分量),還有被暗殺的左派領袖、財政部長廖仲愷的夫人。此外,還有宋慶齡的繼子和其他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姓鄧 ,他曾是蔣最信任的助手,后來轉向激進的一方,不再忠于蔣了。他最后被蔣殺害。
1926年10月15日至28日,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廣東召開會議,通過了一個含混不清的反蔣決議。該決議譴責個人專權,卻不指名道姓。執(zhí)委會還召請汪精衛(wèi)回國,并贊同國共合作。
在莫斯科,蘇聯(lián)領導人帶著滿意和希望觀察著中國形勢的發(fā)展。蔣介石正在用武力向北部推進革命(這正是他們需要他做的)。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機會將輪到中國共產黨。的確,對于既有力量又有策略的俄國顧問和在國民黨中的中國共產黨來說,這并不是一種奢望。
隨著北伐的推進,政府仍留在廣東顯得不便。蔣要求遷都南昌,因為蔣介石的軍隊都駐扎在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