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家外資銀行(4)

金融史其實很有趣 作者:趙濤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因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zhàn)爭,在華外國銀行暫呈萎縮,戰(zhàn)后又卷土重來,到抗日戰(zhàn)爭前有五十余家。外國在華銀行大多資本雄厚,擅自發(fā)行紙幣,各有其帝國主義國家政府為后盾。它們以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為護符,恃租界為合法活動場所,而通過政治借款控制中國政治和財政,進行政治侵略活動;通過控制中國金融市場和投資,吸取高額利潤,對中國外貿和國際匯兌實行壟斷,進行經濟侵略,破壞中國農村經濟,阻礙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近百年來在華外國銀行往往成為各帝國主義國家侵華的大本營、策源地。但外國銀行勢力又總是隨著本國侵略勢力的消長而轉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美勢力崛起,這兩國在華銀行也不斷增加,1932年上海的30家外國銀行中,英美兩國各占6家,日本銀行占了8家,甚至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一時與匯豐銀行并列,共執(zhí)中國匯兌業(yè)的牛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匯豐銀行曾重新恢復霸主地位,但美國在華銀行的壟斷地位亦不斷增強,當時上海14家外國銀行中,美國銀行即占5家。由于本國在華侵略勢力的消退,加上資力單薄等原因,不少外國銀行相繼衰亡。最先是俄華道勝銀行,1926年因巴黎總行投機失敗而停業(yè),繼之是德、意、日三國銀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被中國的中央銀行接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及麥加利銀行等紛紛停業(yè),在華外國銀行被迫退出中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