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局鼻祖究竟是誰?為什么后來叫“鏢局”而不叫“標行”了,史料中沒有詳細記載,難道現(xiàn)在研究史學的專家們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嗎?
有一種說法是“標”之所以改為后來的“鏢”,是清朝山西票號發(fā)展起來之后的事情。“鏢”字是“金”加“票”,“金”代表十八般兵器,“票”是代表票號的銀兩,所謂的鏢就是以武力來保證錢的安全。這種解釋雖然有點牽強,但與鏢局的性質(zhì),業(yè)務聯(lián)系在一起,也不失為一家之言。
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于“鏢”字是這樣解釋的:“鏢是一種形狀像長矛頭的舊式武器?!辩S在武俠小說里稱之為“金鏢”,說明“標行”后來之所以演變?yōu)椤扮S局”確實和這種舊式武器有關(guān)系。
最初,一些習武練功的人上路為商旅押運鏢物時,都要推著獨輪車。獨輪車上往往都插著一些長短不一類似短矛的飛鏢。如果遇到賊匪搶劫,飛鏢可以快速甩出去,擊中賊匪。一般每輛獨輪車上,往往帶著幾支甚至十幾支光亮閃閃的飛鏢,一路上威風凜凜。路人看到車上插著飛鏢,也就知道這些人正在為商旅“押運保鏢”了。久而久之,人們稱獨輪車為“鏢車”。而那些押鏢的人,自然就被稱作“鏢師”了。而“標行”的本字“標”也就漸漸被人遺忘了。
但是,在后來鏢局鏢師的實際工作中,特別是鏢師在押運走鏢時,并不用飛鏢。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央電視臺2006年就“鏢局”的話題專門組織了一檔欄目,專家和權(quán)威人士就這一問題以及鏢局鼻祖、鏢局起源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發(fā)言:張中偉(山西地方志學者):鏢局出現(xiàn),應該是從乾隆年間山西人張黑五在前門大街成立了興隆鏢局為標志。因為張黑五是山西人,他當時是乾隆皇帝的一位師傅,他在家里教學,在乾隆皇帝其他師傅的說服下,他成立了可以說被朝廷肯定的第一個鏢局。
這個說法是不是可靠呢?我們做了調(diào)查。清乾隆年間北京前門外大街已是繁華的商業(yè)區(qū)。酒樓茶社林立,商賈云集。鏢局在這里為商家保鏢和押運貨物也是很自然的事。
究竟鏢局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1936年孔祥熙曾派衛(wèi)聚賢到山西調(diào)查票號,衛(wèi)聚賢寫了一本書叫《山西票號史》,里面提到了“考創(chuàng)鏢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時,山西人神拳無敵張黑五,開設(shè)興隆鏢局于北京前門外大街”。
專家的話得到了證實。我們發(fā)現(xiàn)乾隆年間在前門外確實有一家鏢局叫興隆鏢局。鏢局的主人叫張黑五。張黑五死后,他的兒子張懷玉繼承了鏢局。也就是說清乾隆年間才出現(xiàn)了鏢局,這又是一種說法。
有的專家說,鏢局押運貨物的時候一般都要喊號子,以壯威武之勢,“號子”在鏢局里稱為“鏢號”。鏢號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很有氣勢。這“鏢號”反反復復只是“合吾”兩個字。有人說這“合吾”便是取自“黑五”兩字的諧音。
方彪(北京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史研究專家):很多習武的高手在這方面有明確的解釋,鏢這種武器太輕了,它飄,沒有殺傷力;太重了,飛不出去,飛不出去也扔不遠,而且攜帶起來極其不方便。武俠小說里面有金鏢壓綠林的說法,實際上金太昂貴,它又很軟,絕不可能做成武器,所謂金鏢就是這個鏢的重量為一斤最合適,即有殺傷力,人也可以甩得動,也還可以佩帶,所以稱之為金鏢。但是鏢師絕對不使用這種武器。因為你要帶上了五個鏢,揣在腰里頭,騎起馬來顛得受不了。
李寶林(山西平遙武術(shù)協(xié)會主席):一般鏢師們使用的是明武器,刀槍棍棒這些是明的,另外還有暗器,暗器就是鏢,他是在別人看不到、跟人交手的時候才使用。
看來鏢車上插著飛鏢,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起到一種威懾作用。獨輪車是鏢局最初押運保鏢時的重要工具,獨輪車只有一個車輪,走起路來雖然不好掌握平衡,據(jù)說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可是非常輕便。鏢車上除了裝著鏢箱、貨物外,還要插一個醒目的小旗子,旗子上用大號的字寫著鏢師姓甚名誰,這個小旗子是鏢師走鏢的標志,行里面稱為“鏢旗”。獨輪車上為什么要插鏢旗呢?
李育人(武林前輩,山西形意拳協(xié)會常委,國家獅雄獎獲得者):王正清和道光皇帝是師兄弟,他倆的老師叫賈殿魁,所以一說誰跟道光皇帝是師兄弟,憑著名氣,插一王字,就沒有人敢劫鏢,知道惹不得。王正清是很有名氣的,京劇里邊就有一出戲叫《塔子溝》里面有一個角色就是王正清,俺二路鏢頭王正清是也,北京也就是這個詞,當時,很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