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裝出吃驚的樣子,惶恐跪地道:"老朽有眼不識泰山,剛才皆為癡言妄語,萬望文王恕罪!"文王連忙把姜尚扶起,懇切言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紂王荒淫無道,暴虐百姓,天下紛爭,雞犬不寧。盼先生不棄姬昌,助我匡扶天下,拯救萬民!"子牙故作推辭道:"老朽深感文王知遇之恩。只是子牙乃山野之民,文不足安邦,武不能定國,恐有負重托。"
周文王聽罷,直言道:"先生不必過謙。先父曾當眾說過:'日后會有圣人來到周國,那時周國才能得以興盛。'今日看來,先生就是那位圣人!我父親盼望先生已久。今后,我就叫您太公望吧。"
姜尚道:"圣人古已有之,唐堯、虞舜、成湯皆可師之!圣人之所以為圣,無非用賢與愛民罷了。這與我釣魚非常相似!"
文王姬昌覺得奇怪,問:"何處相似?"
姜子牙道:"釣魚要運用三種權(quán)術(shù),正像君主收羅賢士一樣。用高官厚祿吸引人才,如同用餌誘魚上鉤;用重賞收買敢死之士,如同用香餌誘魚來食;把不同的官位授予各類人才,如同用不同的誘餌釣取不同的魚。垂釣之人就是為了得魚謀生。類比之,君主無有賢士何能治國呢?"
周文王道:"講得好!請接著說下去。"
姜子牙道:"釣絲細微,魚餌明顯可見,小魚會來吞食上鉤。鉤絲適中,魚餌味香,中魚會來上鉤。釣絲細長,魚餌豐厚,大魚才會吞餌上鉤。魚吞香餌,就會被釣徒所獲;人用俸祿,就要臣服于君王。所以,用香餌誘魚上鉤,即可烹而食之;用爵位引人入仕,即可使他竭忠盡力!以家為基礎(chǔ)而謀取一國,就可一舉而得其國;若以國為基礎(chǔ)而謀取天下,就可成就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周文王贊道:"圣人見解超凡。我今欲收攬人心,請問怎樣才能使天下人誠心歸服?"
姜子牙認真答道:"天下并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擁有之天下。能與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就可取得天下政權(quán);想壟斷天下利益之輩,必然會失去天下。圣人一身而有仁、德、義、道。地生財貨,能與天下人共享之,這就是仁;能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這就是德;能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樂,這就是義;萬民樂于生存,趨向利益,能為天下人謀得利益,這就是道;凡仁、德、義、道之所在,天下人都會歸向那里。"
周文王接連兩次下拜,對姜尚致禮道:"先生果真賢士,代天傳我詔命,姬昌怎敢有違?望先生隨我進宮議事!"文王向前方招手,散宜生、南宮適、姬發(fā)等立即擁車前來。
散宜生見姜子牙竟是村野酒店獻策老者,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咱們早就見過面!進貢朝歌、營救文王,還是用了先生的仁智之策。"
姜子牙笑道:"此不過略施小計而已!"
姬昌顧不上細問,緊拉起姜尚的手,親自扶他乘上王車。兩人并肩而坐,離開了姜子牙垂釣數(shù)年的磻溪。
一路之上,兩人在王車中談得非常投機。姬昌坦誠相見道:"我多年來求賢若渴,今得太公望,如虎添翼!為興周業(yè),請賜教治國之道。"
姜尚略一沉思,朗朗作答道:"若論大道,莫過三常。一是君以舉賢為常,二是官以任賢為常,三是士以敬賢為常。若君臣選賢任能,士子敬賢如賓,以賢理政,遠其親戚,何愁周室不興?"
周文王大喜,稱贊道:"方今上下倚重血親,弊端多見。若尊賢代替任親,定能揚長避短。此乃遠見卓識!"
姜尚道:"若論小道,則隨機應(yīng)變,視天時、地利、人和而議之。"
姬昌來了興頭,他把日夜懸想的第一件心事沖口而出道:"請問太公望,何時可以進軍朝歌?"
姜尚目視遠方,放慢話音道:"紂王雖然無道,但目前國力尚未全盡,人才尚未全去,諸侯尚未全叛。周國雖如日初升,上下一心,然兵力尚嫌不足,國力終究有限。目下東進朝歌,前有崇國之隔,后有戎人之患,遠征對戰(zhàn)商軍,實乃勝負難卜。時機未到,不可進軍!"
周文王一聽此言,接語追問道:"如你所說,當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