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節(jié):第十九章 文王訪賢(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十九章 文王訪賢

文王姬昌苦于賢才難得,常到郊外借行圍打獵消愁解悶。這天,他游獵歸來,思念起父親季歷在世時,曾迫切盼望將來能得到一位賢臣輔佐他,使周國盡快強(qiáng)盛起來。他想著想著,老父親竟飄然而至,身后還跟著一位須發(fā)斑白的老人。季歷和顏悅色,對他說道:"你的心事我全知曉。不必著急,我給你帶來了一位賢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通廣大,智勇雙全,定能幫你成就大業(yè)。"姬昌激動不已,剛要倒身下拜,卻突然醒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周文王心情激動,睡意全消,趕忙派人叫來太史,講明夢中之事。太史認(rèn)真地卜了一卦,道:"主公,這可是吉祥之兆!"文王迫不及待,問:"是何吉兆?"太史道:"王爺明日到渭水之濱打獵,必有重大收獲。這收獲非螭非龍,非虎非羆,而是佐王的治國能臣!"文王聽罷大喜。

第二天,姬昌按照太史的指點,帶領(lǐng)大隊人馬出發(fā)。文有散宜生、太顛、閎夭等隨從,武有南宮適、南宮達(dá)、侯來等保駕。太子姬發(fā)也隨行其中。一行人馬徑直來到渭水邊。觀望之際,忽見一個中年樵夫在路邊唱道:

內(nèi)荒于色外荒禽,

醇酒作池肉作林;

成湯基業(yè)天數(shù)盡,

洗耳不聽亡國音。

姬昌想:這山野樵夫,竟能唱出這等歌來,也許他就是自己尋找的賢人隱士,便下車施禮說:"敢問賢人,剛才所唱,可是你的大作?"

那樵夫認(rèn)出文王,跪地作答道:"回大王,此歌非小民所作。前邊有一磻溪,溪上有位老者,名喚姜尚,閑時常到河邊,或泛舟,或垂釣,還不時作歌,自吟自唱。小民聽得久了,便學(xué)會了幾句,其實并不懂得歌中之意。"

文王道:"壯士請起,自去吧!"那樵夫叩首去了。

姬昌正在品味歌中之意,散宜生問道:"洗耳不聽亡國音,出自何典?"文王講道:"此乃堯王訪賢故事。堯王有德,卻生不肖之男。他恐失民望,便私行訪賢,欲讓其位。一日行到山僻幽靜之鄉(xiāng),見有人倚溪轉(zhuǎn)瓢取水。堯王問:'賢者為何轉(zhuǎn)瓢于水?'那人答:'吾離是非之門,拋紅塵之徑,避處深林,怡然自得。平生愿足,一瓢何陋?'堯王聽罷大喜,覺得此人忘富貴之榮,遠(yuǎn)是非之境,真乃仁杰!便對那人道:'我乃帝堯,今見大賢有德,欲將天子之位讓你,可否?'誰知那人聽罷,卻將小瓢拿起擲地,一腳踏得粉碎,又舉兩手掩耳跑到溪邊,臥身洗滌雙耳。正洗之間,有農(nóng)人牽牛前來就飲,問:'你耳中有多少穢污,只管洗滌?'那人開口作答道:'方才帝堯讓位于我,使我雙耳穢污,故在此洗耳!'農(nóng)人聽罷,牽?;仡^便往上游走。那人吃驚問:'為何不飲此處?'農(nóng)人道:'水已被你洗污,如何再污耕牛之口?'你說可笑不可笑?"文武大臣聽到這里,一齊放聲大笑。

散宜生道:"堯王訪賢,卻遇怪人。惜哉!"

文王卻說:"此人洗耳不聽禪讓之音,乃是怪人。今日作此歌者卻道'洗耳不聽亡國音',定是位賢者。我等今日訪賢,正是應(yīng)在此人身上!"

文王求賢心切,當(dāng)即下令前往磻溪,去尋那位老者。他讓大隊人馬停駐,只帶太子姬發(fā)、謀臣散宜生、將軍南宮適隨王車前行。一行數(shù)人約莫走出三五里,忽見河中有一漁夫,頭戴斗笠,劃著小船,悠閑瀟灑,風(fēng)度翩翩。文王覺得這船上漁者定非尋常之輩,便下車來到河邊。那漁夫卻視而不見,一邊蕩槳,一邊唱道:

龍興云起虎生風(fēng),

伊尹傅說有奇功;

創(chuàng)業(yè)非獨公侯子,

自古賢達(dá)辱而榮。

姬昌聽了這歌,心中一驚,趕忙向漁人施禮道:"聽先生所唱,歌韻清奇,詞意深遠(yuǎn)。您就是隱居鄉(xiāng)間的姜子牙吧?"那漁人答道:"小民雖姓姜,但不叫子牙,只是姜子牙的好友。若尋姜子牙不難,如今正在前面三五里處垂釣。"姬昌聽了,喜出望外,匆匆告別了漁夫,乘車前行。

又走出約三五里,只見渭水河道拐了個彎,名曰磻溪。拐角處天然形成一汪清水,名曰茲泉。岸邊林木疏朗,幽靜無比。此處人跡罕至,果然是隱居小憩的好地方。姬昌老遠(yuǎn)就看到一位長者,正儀態(tài)消閑地坐在一塊巨石上垂釣。

文王下了王車,正欲前行,將軍南宮適說道:"問樵問漁,兩次皆非賢人。事有一二,豈有再三之理?這次末將前去,先問他一個確實。果真為所尋之人,主公再去也不為遲。"

姬發(fā)道:"南宮將軍相貌威嚴(yán),又甲胄在身,讓人見而生懼。不若讓兒臣前去,更為方便!"

姬昌望著次子,心中生愛,面露微笑道:"吾兒言之有理,可速去速回!"

自從兄長伯邑考罹難之后,姬發(fā)便挑起太子重?fù)?dān),替父分憂。此次文王讓他代身問賢,胸中便涌起一股浩然英氣,定要為兄報仇,興周滅殷。他疾步來到茲泉水邊,悄悄站到垂釣者身后。深施一禮,朗聲說道:"敢問長者,您可是大賢姜子牙?"那垂釣之人早已看清來人并非文王,手中并不停釣,口內(nèi)卻作歌道:

臨溪,釣、釣、釣!

大魚不到小魚到。

姬發(fā)是何等聰明之人,怎會聽不出歌中有弦外之音?他悄悄返身自退,疾步來到文王面前,將釣者的形態(tài)、答詞一一回稟。

姬昌聽罷,跌腳長嘆道:"敬老一世,糊涂一時,吾之過也!這次你等不必前往,只我自去訪賢。待到見我招手為號,可驅(qū)車前往相接。"說罷,朝垂釣者走去。

姬昌來到茲泉邊,只見那老者目不斜視,旁若無人。文王此時還不認(rèn)識姜子牙,但垂釣者卻早在朝歌見過西伯姬昌。這位垂釣者正是姜尚!

姜尚已經(jīng)認(rèn)出造訪者是姬昌,為了引起文王的注意,他故意把魚鉤提離水面三尺以上,鉤上也不放魚餌。

姬昌又走近一些,只聽垂釣者念念有詞道:

世人垂釣以誘餌,

老夫淚眼視空鉤;

王公卿士無人識,

面對流水度春秋。

姬昌聽罷,定睛一看,才發(fā)現(xiàn)那人的魚鉤并不在水中,而在水面之上三尺有余,鉤上也無魚餌。文王越發(fā)感到這是位奇人,便走上前去,畢恭畢敬施禮道:"先生可就是隱士姜子牙嗎?"那老者扭過頭來,雙目炯炯盯住文王,緩緩答道;"老朽姜子牙,不過是一介村野匹夫,并非隱居高士。"姬昌凝神一想,接話道:"別人臨溪垂釣,均以誘餌釣于溪水之中。如先生這般釣法,能釣得上溪中游魚嗎?"

姜尚見姬昌對人態(tài)度謙和,詢問得體,知他確是非凡人物,索性將釣鉤放下,進(jìn)一步試探道:"休道釣鉤奇,自有負(fù)命者。世人皆知紂王無道,可文王長子伯邑考就甘愿上鉤,妄自送了性命;紂王自以為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卻被散宜生的奇鉤釣住,硬是放跑了有取而代之大志的西伯姬昌!"

文王聞聽此言,恰似銅錘在心上猛然一擊。吃驚之余,心下暗想道:"這位老者身居村野,何以能將天下大事知道得這般清楚?定然不是凡人!"想到這里,他再次躬身施禮,道:"適才賢士所言,非同凡響。實不相瞞,我就是西伯姬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