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興建靈臺
群僚見西伯姬昌暈倒在地,急忙上前救治。片刻后,姬昌呻吟一聲,醒了過來。
散宜生勸說道:"主公有幸歸國,實乃高興之事。望主公保重貴體,切勿憂傷。"
姬昌潸然淚下說:"今日看見兩班文武,獨不見伯邑考。因此想起長子痛遭醢尸,羑里自啖其肉。我心中疼痛,豈有不憂不傷之理?"
太子姬發(fā)和散宜生等把西伯姬昌抬到車上,推進西岐城。太姒日夜守護,調(diào)養(yǎng)多日,方才痊愈。
一日,散宜生、閎夭、太顛、南宮適,一起到宮中拜見西伯姬昌。姬昌很高興,忙起身下榻,眾人就座對談。散宜生見姬昌臉色有光,才把一顆懸在半空的心放落地上。他說:"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受到百姓愛戴。古語道:行善者,自有百福;作惡者,自生百殃。如今,商朝雖有數(shù)百年根基,表面強盛,其實早已腐朽不堪。紂王恣意妄為,炮烙忠臣,殺戮諸侯,又信妲己之言,設酒池肉林,刮天下之財以實鹿臺,以致四方不寧,百姓怨聲載道。依臣之見,朝歌不久將屬他人。"
老臣閎夭摸摸長須道:"主公久居羑里,臣民不安。今日既歸西岐,人心安定,正宜據(jù)土稱王,厲兵秣馬,日后殺往朝歌,為長公子報醢尸之仇。"
南宮適一旁耐不住,一拍大腿,起身而立道:"主公已歸西岐,今日就該為長公子報醢尸之仇,雪主公囚拘之恨。只要主公下令,不才愿領雄兵猛將,長驅東進,攻入朝歌,斬奸佞,除暴君,以泄天下萬民之憤。"
太顛摘下帽子,露出滿頭白發(fā),也附和著說:"東征伐紂,乃天下人心所向。主公不可不早作決斷!"
姬昌聽罷,面露微笑道:"你四人乃忠義之士,我豈能不知?古人云:君子見難而不避,唯天命是從。除今日外,你們且不可再對人說反叛的話。"
南宮適大惑不解,高聲說:"長公子代父贖罪,無辜慘遭醢刑。紂王無道如此,是天理難容!"
姬昌卻道:"你是一片忠心,我知道。紂王所為,天下人自有公論,何必我西岐首先發(fā)難呢?周國當務之急,應是教化百姓,爭取民心,獎勵耕戰(zhàn),訓練軍隊,富國強兵,與百姓共享太平。人貴有自知之明,我西岐羽翼尚不豐滿,還不足以高飛。勿復言反,否則,恐事不舉反致其禍。"南宮適頓首稱是。
散宜生說:"如此,西岐要上下一心,勵精圖治,施仁義于天下,爭取民心。對外,則要撫西戎方國與部落。我們要壯大周國三軍實力,使西岐成為紂王的勁敵。"
姬昌聽罷哈哈大笑,稱贊道:"知我者,散宜生也。"
這日,姬昌聚文武百官議事,說:"西岐風調(diào)雨順,皆賴上天庇護。我想在周原城南造一高臺,名叫靈臺,以應天地自然之兆。但是又恐大興土木,耗費百姓財力。眾卿以為可以嗎?"
散宜生出班奏道:"主公造靈臺,不同于紂王造鹿臺。鹿臺為享宴樂,靈臺為驗災祥。此臺實為國家而興建,于百姓有利,怎么稱勞民呢?況且,主公仁愛,恩及昆蟲草木,百姓正銜恩欲報,只是沒有機會。今日,主公若出一告諭,召百姓自愿出力,日計工錢,并不勉強,以觀萬民是否樂意從命,如何?"
姬昌聽散宜生所論,以為有理。于是當?shù)羁谑龈媸荆屗淖蛹У┕P錄,懸掛在周原城四門上。告諭一出,西岐軍民熱烈響應,爭相轉告,人人歡聲笑語,議論紛紛,爭先行動。當日,四門踴躍報名者,超過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