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事從來都是這樣批評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成績沒有考好,同事這樣教育孩子:“我相信這是一次偶然,與你前段時間沒用心學習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從現(xiàn)在開始用心學習,這樣的偶然就不會再發(fā)生了?!?/p>
孩子說了謊,同事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相信這是一次偶然,你太想得到那個文具盒了,所以才對我說了謊。但撒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希望這樣的偶然以后不要再發(fā)生。”
……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犯錯誤就是偶然,或者是因為自控力太差,或者是因為粗心,或者是因為沒有做好,但不管什么原因,如果父母把它看作是偶然,它就是偶然;如果因為一次或幾次錯誤,父母就給孩子的行為定性,如“你這孩子怎么總是這樣馬虎呀?”“提醒過你多少次了,你就是屢教不改!”那父母們就會發(fā)現(xiàn),越是這樣嘮叨孩子,孩子的錯誤行為越是會重復出現(xiàn)。
把孩子的錯誤行為看作是一種偶然,也是父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xiàn)。就像上面事例中所提到的,在批評孩子之前,先把孩子的錯誤行為看作是一種偶然,那家長就能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孩子也會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批評。
方法四:用獎勵代替批評
每當有家長問我如何批評孩子時,我都會講起這個故事: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便馬上制止了他的行為,并責令他到校長室接受批評。
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看到那個男生已在辦公室等候他了,于是便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那個男生很驚訝。
接著,陶校長又摸出一塊糖對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蹦猩鷮⑿艑⒁傻亟舆^糖果。
陶校長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說完便掏出第三塊糖給了他。
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招iL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批評是教育方式的一種,但如果有其他的方法能夠起到同樣的教育效果,我是不提倡用批評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其實,父母可以認真地想一想,就像陶行知教育那個打同學的孩子那樣,如果孩子得到的是獎勵,而不是批評,孩子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主動改正自己的錯誤。
舉這樣一個例子,孩子把房間弄亂了,父母想讓孩子收拾好,父母這樣對孩子講:“如果你不把房間收拾好,今天晚上就別想再吃你最喜歡的那種糕點?!彼哪昙壍暮⒆涌隙ú粫俪愿改高@一套,如果父母沒有表達出懲罰孩子的意思,孩子也許還會去收拾房間,但如果父母用這些懲罰的話語威脅孩子,那孩子只能是故意與父母作對。
但如果父母換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用獎勵代替懲罰,那結果就大不相同了。例如,父母這樣對孩子說:“如果你把房間收拾干凈,晚上就可以吃到你最喜歡的糕點了?!蹦呛⒆涌隙〞M懷激情地去收拾房間。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父母用獎勵孩子的方式代替批評,更能贏得孩子的合作,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去改正錯誤。
方法五:用談心代替批評
四年級左右,孩子已經具備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其實在很多時候,不用父母批評,他們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關鍵就是一個改正錯誤的行動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批評往往會促使孩子叛逆,使他們故意不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此時,如果父母用談心的方式代替批評,往往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談心與批評不同,談心是用一種很輕松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它會令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會使親子之間討論的話題越來越深入。這有利于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危害,進而促使他們下定決心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當然,在與孩子談心的過程中,父母還可以多增加一些肢體語言,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拉著孩子的手等,來增強談話的效果。
另外,通過談心,父母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他犯了錯誤,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只要他勇于改正錯誤,他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當孩子明白了這些道理后,他們自然愿意與父母合作,愿意主動去改正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