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慣與性格培養(yǎng)中的心理學(10)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學 作者:云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常常在不經(jīng)意之間,就充當了孩子發(fā)揮特性的殺手,例如,家長的過度保護,使孩子的獨立性泯滅;家長的過多參與,使孩子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那么,家長如何把孩子的特性都激發(fā)出來呢?對此,我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方法,可供家長們借鑒:

◇給孩子一個空間,讓孩子自主地去活動,把孩子獨立行動的能力激發(fā)出來;

◇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孩子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出來;

◇給孩子一個對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競爭,把孩子的抗挫能力激發(fā)出來;

◇給孩子幾個選項,讓孩子去選擇,把孩子的選擇、放棄能力激發(fā)出來;

……

把所有的這些優(yōu)秀的能力匯集起來,就形成了孩子優(yōu)秀的性格。

三 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種方法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完美的性格:積極主動、勇敢、樂觀等,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表現(xiàn)都令家長們失望:

見到熟人,孩子從來不去主動打招呼;

遇到困難就退縮;

受一點打擊就一蹶不振;

……

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家長是無奈,也有家長想出很多辦法來彌補孩子的這種性格缺點,但結(jié)果卻收效甚微。

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教育案例:

小女孩叫艾瑪,性格有些內(nèi)向,家里來了客人從來不喜歡打招呼。為了使孩子變得活潑一點,艾瑪?shù)膵寢尰撕芏嘈乃肌?/p>

知道家里要來客人了,媽媽提前對孩子進行“培訓”:見了客人如何打招呼、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還提前演練了一遍。

但客人來了之后,由于緊張,孩子便紅著臉,低著頭站在那里不說話了。

媽媽見狀,忙自我解嘲地說:“別見笑,這孩子太內(nèi)向了,見到生人就不會說話了?!闭f完便讓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從此之后,每當家里來了客人,艾瑪不但不打招呼,還為了避免與客人見面,總是偷偷溜回自己的房間里。

雖然這個孩子的媽媽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花了很多心思,但效果卻很不明顯,而且孩子也好像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性格內(nèi)向”這個事實,不想再做任何改變了。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孩子變得比以前更內(nèi)向了,她的家長要負最大的責任。就拿上面的這個教育場景來說,雖然在客人到來之前,媽媽已經(jīng)對孩子進行了“培訓”,由于緊張,孩子出現(xiàn)“忘詞”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在這個時候,她的家長卻忙著為自己和孩子解嘲:“這孩子太內(nèi)向了!”聽到媽媽這樣說,孩子緊張的心情馬上就會平靜下來,她會這樣想:反正大家都知道我內(nèi)向了,我就不用跟客人打招呼了。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內(nèi)向。

事實上,很多性格有些內(nèi)向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都會表現(xiàn)得不知所措,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向客人打招呼:“寶貝,看,張叔叔來了,快向張叔叔問好。”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如家長這樣對孩子說:“寶貝,快把水果拿給張叔叔吃?!边@樣,當孩子的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后,他們就能很順利地與客人交談了。

當然,由上面的教育案例我們也可以得出,家長在塑造孩子的性格時,所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學,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