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與學校這兩方面的灌輸,知識像清泉一樣源源不絕地注入魯迅的腦海。從五歲至十七歲之間,他已經博覽了中國的許多古籍,除了當時一般士大夫所讀的《論語》、《孟子》及旁的一些儒家經典之外,他還涉獵過許多筆記和野史。那些反抗孔教的仁人志士,使他神往和欽佩,而那些關于吃人的記載,和剝皮酷刑的敘述,又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使他感到驚訝。種種令人恐怖和戰(zhàn)栗的故事,跟他所接觸的生活太不相同了,他暫時還無法理解這些事情的緣由。
魯迅從小就喜歡在知識的海洋里漫游,他用壓歲錢的積蓄買書,特別是買他心愛的畫譜、畫冊,如《芥子園畫傳》、《花鏡》、《毛詩品物圖考》等。魯迅最初在皇甫莊見到《毛詩品物圖考》時,真是喜愛極了。后來他積了錢到書店去買到一部,便視若珍寶,偶爾發(fā)現有點墨污或別的小毛病,就覺得不自在,趕快拿到書店里去換,甚至換了好幾回,最后惹怒了書店的伙計,嘲弄地說:"這比姐姐的面孔還白呢,何必換掉。"這種刻薄話使魯迅生氣,不過說實在話,這個少年書迷,愛書也愛得太出奇了。魯迅買不起的書,就自己動手來抄,他從小就有抄書與描畫的習慣,三卷《茶經》、《五木經》他都親手抄過?!段饔斡洝?、《蕩寇志》里的繡像,他描畫下了一大本,魯迅從童年時代開始,就為他以后攀越文學藝術的崇山峻嶺,鋪下了最初的石級。
在中國,任何一個新文化運動的戰(zhàn)士,都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魯迅后來所以對中國的社會和歷史表現出那么深刻的認識,在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進行勇猛的沖殺中,表現出那樣驚人的毅力,是同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切領會緊密相關的。他從古代文化中汲取的民主主義因素,砥礪了他的分辨能力,又使他看清了封建主義圣賢們在冠冕堂皇的紗幕下所隱藏的東西,因此,當他一旦掌握了先進的批判武器反戈一擊的時候,便切中要害,顯示出一種使黑暗勢力無法招架的打擊力量。
魯迅的童年,書本曾帶給他歡樂,也曾帶給他痛苦,他被強制閱讀的那些枯燥乏味的典籍,有時候實在像是一種苦刑在折磨著他。盡管這對他未來的事業(yè)具有意義,可是他還不知道。尤其使他幼小的心靈感到難受以至恐怖的,是《二十四孝圖》這樣的讀物。這是一位長輩給他的書,聽說書中有圖,他很高興,可是,打開一看,卻叫他的心緊縮起來。書中所宣揚的竟是各式各樣的愚蠢的虛偽的孝子,那故事也一個個令人掃興和寒心,甚至是絕望。例如該書列為第一個孝順的模范是晉代的王祥。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不僅對他兇狠,而且在他父親面前挑撥離間,使父親對他感情不好。而他卻一味孝順,在冰堅雪寒的冬天里,繼母想吃魚,他竟脫去衣服臥在河面那鐵板一樣的冰上,用自己幼弱身體的體溫化開冰層,去設法弄魚!另一個使魯迅更加厭惡的孝子的模范,是過了古稀之年還撒嬌的老萊子,這個七十多歲的白發(fā)老頭,早已老態(tài)龍鐘,卻穿上五色斑爛的衣服,搖著撥浪鼓,故意跌倒在父母面前,扮演嬰兒的游戲,以博得父母的歡心,真令人肉麻!
而最使魯迅感到懼怕的是"郭巨埋兒"的故事。郭巨生怕自己三歲的兒子會吃掉他母親的糧食,竟要把親生的孩子活埋了。幼小的魯迅看到這種書,心里留著深刻的傷痕。他想,如果父親學了郭巨,埋的不正是我嗎?這種誨孝的教科書,竟是這樣的冷酷和可怕!
魯迅只是由衷地喜愛那些能夠帶給他美與愉快的畫譜,印著繡像的小說,這是他童年時代隱蔽的天堂的一角,而他的天堂還有更美麗、蘊藏著更大歡樂的一角,那是與他的童心和天性完全和諧的世界。
在這天堂的一角里,有給他講著"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沒金山"一類美麗的故事的繼祖母。魯迅常在這些故事里陶醉,并引出許許多多彩色繽紛的美麗的夢。
在這天堂的一角里,還有與他朝夕相處的媬姆長媽媽。這個發(fā)胖而敦厚的鄉(xiāng)村勞動婦女,在夏天的夜里,躺在床上伸開兩手兩腳,擺成一個"大"字,把魯迅擠到席子的角落里,沒有翻身的余地,不管怎么推她,她也醒不過來。然而這個粗魯的媬姆,卻愛魯迅,還把他最喜歡的書也記在心里。有一天,長媽媽探親回來的時候,一見面就送給魯迅一包書。她高興地告訴魯迅:"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魯迅高興得全身都顫抖了。他趕緊接過來,打開紙包,又打開書本,啊,多么怪誕和神奇的世界呀,人面的獸,九頭的蛇,獨腳的牛,三腳的鳥,還有那掉了頭還"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拿著盾牌與斧頭狂舞的怪物"刑天"……魯迅又在這種美妙的《山海經》世界里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