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我的趁勢創(chuàng)富路(3)

論勢:曹仁超創(chuàng)富啟示錄 作者:曹仁超


屋漏偏逢連夜雨。1974年投資失利,同時我又遭任職的投資公司遣散,困窘之下,差點兒便想自殺。痛定思痛,我決定全身心投入《信報》。1975年我發(fā)誓,在自己有生之年,不容許同類事件(因股災而令投資大幅虧損)再次出現(xiàn)?!爸箵p不止賺”,至今逾30年,我總算平平安安。每次股災來臨時,我老曹都因行使止損的策略,而巧妙地避過一劫。

40年來我老曹讀過有關投資的書不少,才知道自己的投資技巧原來很幼稚,深深明白“學然后知不足”的真諦。1981年至1982年的熊市,我老曹投資一樣略有損失,但因為及時止損,故已無須驚惶。

到1982年股市低點,我老曹因此有資金大舉入市。我學會保存30%現(xiàn)金、只動用手上資金70%的做法,當年投資了約60萬港元,直到1997年,這15年所賺的回報,只能說一句:跑贏恒生指數(shù)(恒指從1983年至1997年上升23倍)。

1990年我第一次進軍海外,動用28萬加元在加拿大購入一個住宅物業(yè);至2004年以接近平手的價錢售出,沒有賺錢。

1994年我又轉到倫敦置業(yè),連續(xù)3年共購入10個物業(yè)。逐步將股市賺回來的資金中的50%轉移到海外,以防萬一,成為本人另一次“好運”。這使我不但巧妙避過1997年8月亞洲金融風暴下的香港股市、樓價大幅下跌,更捕捉到英國物業(yè)過去10年超過1倍的升幅,英鎊對港元的匯率更由10.8升至16。這也令我的個人財富又再翻了一番。

我的趁勢創(chuàng)富路再次證明“三分努力,七分天意”。2005年至2008年,我分階段賣出英國物業(yè)。2008年9月3日我終于賣出了最后一間,平均賣出價均高于買入價1倍。由于當年首期只須支付樓價的20%,600萬港元的投資收回近3 000萬港元。換句話說,10年回報超過4倍??上浜笥㈡^在3個月內下跌三分之一,3 000萬港元變成2 000萬港元,實際獲利2.5倍。

要與群眾“對著干”

趁勢其中一個要訣,是要留意大環(huán)境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影響香港最大的一個因素,是香港政府制定了每年限賣土地50公頃的規(guī)定。當年我老曹在專欄中大力鼓勵讀者投資地產股或房地產市場,自己也積極買入地產股并持有兩個住宅單位。1997年7月“賣地限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供應85 000個住宅”的房屋政策(以往每年供應平均不多于30 000個)。供應突然增加,此時不賣更待何時?

不過,趁勢并不只是跟著群眾的趨勢而行,有很多時侯也要與群眾對著干,因為群眾在市場拐點出現(xiàn)時,判斷往往是錯的!例如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人心惶惶,但純粹就投資角度來說,卻是入市時機!

任何事物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在本人眼中投資只有時機(timing),沒有錯對!最近十多年,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是,1967年至1997年香港經(jīng)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下一步會怎樣發(fā)展?

我老曹做過研究,任何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由最低點至最高點的上升周期,通常是24至27年。東京、倫敦、紐約都是這樣。我老曹算過,從1967年開始,香港樓市上升近30年,1997年香港樓市正處在最后紅火的時候,加上那時賣地限制快要取消,于是我決定將手上物業(yè)和地產股一起賣出。樓市果然在1997年底開始大跌。(其實香港樓市整個上升周期達30年,已經(jīng)比世界其他大城市長。)

近年我投資的另一得意杰作,是在2000年起大量買入黃金接近1 000兩,到2006年年中開始賣出。至2008年賣光所有黃金后,我獲利超過一倍。其實,成敗得失主要由三大因素決定:對時機的把握,嚴選投資的對象和地方。2003年下半年開始,我老曹轉向投資國企股,2007年賣出,回報率也不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