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繼承人(5)

商解三國 作者:李光斗


是這看似高明的雙接班制度導致了蜀漢后來的悲劇,雙接班制度也成了劉備一生做得最失敗的事情。

諸葛亮生前將軍政大權(quán)獨攬一身,并在劉禪身邊安插了很多自己的親信,使劉禪完全成了花瓶,諸葛亮和劉禪也因為這種制度而彼此猜忌,劉禪對諸葛亮的不滿在其死后逐漸地顯露出來。他廢除了丞相制,把軍事權(quán)和行政管理權(quán)一分為二,分別交給了蔣琬和費祎。等到二人死后,劉禪“乃自攝國事”,獨攬蜀國大權(quán)長達19年之久,將諸葛亮對其的長期壓抑最大程度地宣泄出來。

諸葛亮主政時,企業(yè)正在走下坡路,業(yè)績年年下降,前董事長又去世,危難時刻啊,他一想,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應(yīng)該擴張規(guī)模,兼并其他企業(yè),于是他勸說劉禪出師北伐,無論條件允許不允許都得北伐,阿斗明顯是不贊成這個觀點的,人家想坐穩(wěn)龍椅,好吃好喝的,主張“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酌饕幌?,你年輕就是資本,可我沒那么多時間長策下去了,我匡復漢室的理想還沒達成,不行。于是董事長和CEO之間的爭論愈發(fā)激烈,孔明顯然對阿斗非常失望,于是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后面寫上“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就是知道要倒閉,我也還幫著你干。這就是諸葛亮被后人所贊揚的忠義。諸葛亮獲得了好名聲,但是蜀國卻也走到了盡頭,六出祁山?jīng)]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姜維九伐中原也以失敗告終。這也最終證明了劉備的雙接班政策是失敗的,諸葛亮能力高卻處處受到限制,阿斗無能卻控制大權(quán),導致了蜀漢最終的滅亡。

如果孔明自立門戶成了董事長,會不會北伐成功?如果阿斗沒有諸葛亮,會不會更好地發(fā)揮自身才能?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看到,劉備的如意算盤打空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副皇帝這一說,中國古代歷來也沒有權(quán)力制衡和利益分享的制度,講究長子全得,而雙接班的戰(zhàn)略是注定不會成功的。

不愛江山愛玩樂的阿斗

諸葛亮整整比劉禪大了26歲,劉禪17歲繼位時諸葛亮都43歲了,兩人有明顯的代溝。再加上諸葛亮動不動就在劉禪耳邊嘮嘮叨叨,“親賢臣,遠小人”,倆人的關(guān)系很難處好。劉禪喜歡玩樂,對老爸留下的基業(yè)不是很感興趣,他喜歡善于玩樂的宦官黃皓,卻不喜歡和賢臣在一起,因為賢臣往往比較悶,讓他覺得很不自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