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2)

華爾街的大馬猴 作者:(美)約翰·羅爾夫


雖然我和特魯珀在帝杰銀行工作,但書中描寫的事情絕對不僅限于帝杰,這里提到的一切酸甜苦辣是每一位年輕銀行家在成長過程中都不得不經歷的。我們兩個在其他的投資銀行里有很多朋友,那里發(fā)生的事情大同小異。投資銀行家50%的時間就是勸說客戶相信:我們的銀行比別人的強。然而,在所有年輕銀行家眼里,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是一樣的黑暗!無論在哪家投資銀行工作,銀行助理都能講出同樣的經歷:連續(xù)三天三夜不合眼地加班;因為把《招股說明書》的頁碼搞錯而被罵得狗血噴頭;要么就是未老先衰的種種跡象。年紀輕輕的他們滿臉盡是皺紋,看上去好像是被人們遺忘在冰箱里的奶酪一樣干巴巴的。老一輩的銀行家也許曾享受過“美好的時光”,他們那個時候工作中可能樂趣很多,但新一代絲毫沒有體會。年輕銀行家的生活簡直苦不堪言!

這個故事對有些人而言,也許是頭一次聽說的新鮮事。因為如果不是干過投資銀行家這一行,想真正了解投資銀行家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入行前對投資銀行業(yè)的了解也不過是“銀行家”和“交易員”等頭銜,以及這些人豐厚的收入什么的。交易員比銀行家好像好理解一點,因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參與些交易,比如,用一張新星卡片換取全明星卡片。“等價交換”是人類有史以來一直遵循的交換原則。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投資銀行業(yè)卻從未恪守過這樣的信條。我們的父母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才明白:自己的孩子從事的不是股票經紀人的工作,而是整天坐在那里打電話,向毫無戒心的投資者推銷垃圾債券而已!又過了6個月,我和特魯珀也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向投資者推銷的盡是些垃圾債券。父輩的揣測和我們的覺悟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我們平時不是靠打電話,而是親自上門推銷;投資者不僅是絕對信任我們,可以說是盲從或崇拜投資銀行家。

1995年10月24日發(fā)生的一件事也許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投資銀行家到底都是些什么貨色。這件事情通過電波很快被傳得盡人皆知,美國的各種媒體也爭相轉載,一度被視為華爾街人士的縮影。據(jù)說美國西部某家信托公司的一位董事經理,50多歲,窮困潦倒。他在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飛往紐約的班機上,多喝了幾杯雞尾酒,然后竟然當眾脫下了褲子,在飛機的地毯上大模大樣地大便!這就是銀行家的嘴臉:貪婪地侵吞、機械地咀嚼,然后無恥地排泄。

總之,年輕的銀行家要想適應這種環(huán)境,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隨波逐流,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頹廢、沉淪、要么就是以幽默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每天從事的工作。保持一半頭腦的清醒對心理平衡似乎幫助不大,這就好像一只腳踩在干冰上,另一只腳踏在炭火里一樣,雖然冷熱相抵后計算出的平均溫度正好適合,但人的雙腳注定會皮開肉綻、痛苦難忍。

我和特魯珀在帝杰做一年的全職銀行助理,收入比從事其他行業(yè)的同屆畢業(yè)生的平均年收入要高出8倍之多;而且我們每隔一年工資還有機會上調1倍。此外,借出差之機,我們可以乘坐私人飛機,住最好的酒店,在一流的飯店就餐等。但沒過多久,我們就覺得銀行的工資和獎金還不夠高,在投資銀行里工作,或者當一名投資銀行助理需要付出的大概是太多太多了!那些錢換取的是這些年輕銀行家們的一生和一切呀!也許是工作中養(yǎng)成的習慣,銀行家都認為,只要肯投入足夠的金錢和時間,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什么意思?銀行家最大的敵人就是那些不愿意出賣靈魂的人,或者是那些認識到時間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補償?shù)呢敻坏娜藗儯?/p>

銀行家切忌有自己的判斷力。我們有很多朋友至今還在投資銀行業(yè)謀生。那些人仍在炎炎的沙漠中不停地跋涉,火一樣滾燙的太陽直射著他們的頭頂。他們中的一些人是發(fā)自內心喜歡銀行家的工作,就像阿拉伯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生來就喜歡居無定所似的;也有些人雖然討厭銀行家的行當,但總能自我解嘲:再骯臟的營生也得有人干呀,不是嗎?

我和特魯珀靜下心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我們自問道:“如果寫一本關于投資銀行的書,寫些什么呢?”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從他們怎么進入銀行界寫起,到在投資銀行都做過什么工作,再到最后又是怎么決定逃離那里的。還有,心靈的寧靜和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等等,他們有好多好多的話想說給大家聽?!?/p>

好吧!現(xiàn)在就像我和特魯珀都很喜歡的拳擊裁判員米爾斯·萊恩開賽時常說的那樣:“現(xiàn)在就開始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