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舍基的這本書,英文名字叫做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主標題來自文學大師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在這部令人難以卒讀的小說中,主人公在夢中變成了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簡寫為HCE。這三個字母可以表示很多意思,其中之一就是Here Comes Everybody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此即人人”。這意味著主人公是一個人,同時又代表著人人(everybody);他總是看上去類似和等于他自己,然而又暗自符合一種世界普遍性。
我沒有和舍基聊過,不知道他選擇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題目做書名,有著什么深刻的考慮。這個句法倒是讓我想起了王蒙《青春萬歲》序詩里的一句: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我在思索這本書的中譯名的時候,首先想到可以套用王蒙的詩句,喊一聲"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來吧",而人來了以后,干些什么呢?這就要去看本書的副標題--"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由此我們則需去追尋組織是怎么回事。舍基的意思也并不是說,等級組織完全成為明日黃花了,而是說,如果以前我們習慣于把群體行動先驗性地看成有人組織方能行動,現(xiàn)在,我們需要開始熟悉圍繞話題和內(nèi)容而產(chǎn)生的有機組織。舍基的這本書始終圍繞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其他技術進步給群體動力學帶來哪些改變而落墨,這種改變穿越了地理的和文化的鴻溝。
舍基的要點是,網(wǎng)絡的力量在于它使構建群體的努力變成一件"簡單得可笑"的事情。"簡單得可笑的群體構建"(ridiculously easy group?forming)的表述來自于西巴·帕克特(Seb Paquet),魁北克和蒙特利爾大學的一位電腦科學家。互聯(lián)網(wǎng)的價值絕大部分來自它作為群體構建的工具的作用,這一觀察常常被稱為里德定律(Reed?s law),它以戴維·里德(David Reed)的名字命名。里德定律稱,"隨著聯(lián)網(wǎng)人數(shù)的增長,旨在創(chuàng)建群體的網(wǎng)絡的價值呈指數(shù)級增加"。帕克特修訂了里德定律,補充說"群體交流的網(wǎng)絡的價值與開創(chuàng)一個群體需要的努力成反比"。換言之,如果建立群體仍很困難,則允許群體交流的網(wǎng)絡的價值會受到損害,反之網(wǎng)絡的價值則會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