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奧妙了。關懷倫理聚焦于小范圍的個人關系。沒有這樣的關系,
“關懷”就不會發(fā)生。內(nèi)爾·諾丁斯(Nel Noddings ) 的著作《關懷:女性進路倫理學和道德教育》(Caring: A Fen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 是最著名的女性主義道德理論的著作,她在其中解釋了關懷的關系僅在“被關懷的人”與“關懷者”產(chǎn)生互動的情況下才存在,在最小的程度上接受個人的、一對一偶然相遇的關懷。根據(jù)她的觀點,這里也沒有義務:“如果關懷沒有在對方那里完成的可能性,也就沒有義務像一個關懷者那樣行動。”由于這個原因,諾丁斯得出結(jié)論說,我們沒有義務去幫助“在地球遙遠區(qū)域需要幫助的人”。
即使得知我們可以自由地、隨心所愿地花我們的錢,讓我們感到如釋重負,我們?nèi)匀缓茈y擺脫這種感覺,這里好像有些東西是不對的。整個倫理學都只在維護個人關系,這似乎與忽略個人關系一樣都是錯誤的思想。一個更明智的進路可能是,倫理生活既包含關懷個人關系,也包含對一般人的仁慈關愛。那么,支持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義務可能就落在后者的頭上,而不是前者。如果持此進路,我們就可能把關懷倫理學解釋為傳統(tǒng)義務理論的一種補充,而不是代替?zhèn)鹘y(tǒng)義務理論。安尼特·拜爾在最后這樣寫時似乎正有此意:“婦女理論家需要把她們的愛的倫理與男性理論家的先入之見(即義務理論)聯(lián)系起來?!?/p>
動物。我們對動物有義務嗎?例如,我們應該成為素食主義者嗎?一個從“理性原則”出發(fā)的論證說,我們應該成為素食主義者,因為為了提供食物而飼養(yǎng)和屠宰動物的行為導致了它們巨大的痛苦,并且我們不以這種殘忍的方式也能夠獲得營養(yǎng)。自現(xiàn)代動物權(quán)利運動在20 世紀70 年代中期發(fā)端以來,這種論證已經(jīng)說服了很多人( 可能女性多于男性) 停止食用肉類。
內(nèi)爾·諾丁斯建議,這是一個“檢驗關懷倫理所依賴的基本觀念”的好問題。那是些什么基本觀念呢?首先,這樣的倫理訴諸直覺和感覺,而不是原則。這導向不同的結(jié)論,因為大多數(shù)人沒有感到吃肉是錯的,或者那些受苦的家畜是重要的。諾丁斯觀
察到,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對其他人的情感反應與我們對那些動物的情感反應是不同的。
第二個“關懷倫理所依賴的基本觀念”是關懷者和被關懷的人之間的個人關系的思想。正如我們所注意到的,被關懷的人必須能夠至少通過回應關懷參與到這種關系中。諾丁斯認為,人可能與某些動物——即寵物——有這種關系,并且這可能成為一種義務的基礎:
當一個人與特定的動物熟悉起來時,他會意識到它的表達方式的特征,例如,貓,如果它們抬起頭并向某人伸展,就是在取媚……我在早晨進入廚房,我的貓在對面它最喜歡的地方向我問好,我就明白它是有所求。正是它坐的地點和它喵喵叫著“說話”的企圖傳達了它想要一盤魚的欲望。
關系是建立起來的,而關懷的態(tài)度一定是被喚起的。但是,人與屠宰場的牛沒有這樣的關系,所以,諾丁斯就斷定,即使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動物不再受苦的世界,也沒有義務為了牛而做任何事情,甚至不必約束我們不要去吃掉它。
我們該如何對待這樣的事呢?如果我們用這個問題去“檢驗關懷倫理所依賴的基本觀念”,那么這種倫理能否通過這個測試呢?反對的論證令人印象深刻。首先,直覺與情感不是可依賴的指導——人們的直覺曾經(jīng)告訴他們,奴隸制是可接受的,婦女的從屬地位是上帝自己的計劃。其次,動物能否“以個人的方式”回應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與你從幫助中得到的滿足相關,但是它與你能夠滿足的動物的需要和利益無關。( 當然,可以說,遙遠地區(qū)的兒童也很可能同樣沒有能力因為你提供了疫苗而以個人的方式感謝你。) 當然,這些論證訴諸所謂的典型的男性推理原則。因此,如果關懷的倫理被視為全部的道德哲學,這樣的論證將會被忽略。另一方面,如果關懷只是道德的一部分,根據(jù)原則的論證就仍然有值得重視的力量。家畜可能處于道德關懷的范圍之內(nèi),不是因為我們與它們的關懷關系,而是因為別的。
對倫理學理論的影響
很容易看到男性經(jīng)驗在他們已經(jīng)創(chuàng)立的倫理學理論中的影響。男人主導公共生活,在政治和商務活動中,一個人與其他人的關系通常是非個人的和契約的。有時,這種關系是敵對的——其他人的利益與我們的利益相沖突。所以我們談判、討價還價,并且做交易。而且,在公民生活中,我們的決定可能影響數(shù)量巨大的我們甚至不認識的人。所以,我們可以試著以非個人的方式計算,哪一種決定會對大多數(shù)人有全部的、最好的結(jié)果。那么,什么是男人的道德的重點?這就是:非個人的責任、契約、彼此競爭的和諧以及成本和利益的算計。
毫無疑問,女性主義者相信,現(xiàn)代道德哲學包含了男性的偏見。對私人生活的關心——女性傳統(tǒng)主導的領域——幾乎完全不在場,并且卡羅爾·吉利根所說的“不同的聲音”也失語了。對婦女的關懷作出說明的道德理論看起來會是相當不同的。在家庭和灶臺邊的小范圍世界里,我們與家庭和朋友相處,與同我們有個人關系和親密關系的人相處。討價還價和算計是極小的角色,而愛和關懷占據(jù)主導。一旦這一觀點確立起來,就不能否認生活的這一面在我們的道德理解中也有其地位。
然而,傳統(tǒng)的理論不太容易將生活的這一面容納其中。正如我們所注意到的,“做慈愛的父母”不是一個算計我們應當如何行動的問題,做忠誠的朋友或可靠的員工也一樣。具有慈愛、忠誠、可靠的品德就會成為某種人(a certain kind of person),而且父母和朋友一樣都不是那種無偏私地“盡他們的責任”的人。
“成為某種人”與“盡某人的責任”二者的對立是兩種倫理學理論之間更大沖突的核心。德性倫理把做道德的人看作具有某種品格特征:善良、慷慨、勇氣、正義、謙虛等等。另一方面,義務理論強調(diào)公平的責任:他們典型地把道德行為人描繪成傾聽理性的聲音,勾勒出要做的正確的事,然后就去做的那種人。贊同德性倫理的主要論證是那種似乎很適合容納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兩種價值的論證。這兩種領域要求不同的德性,公共生活要求正義和仁慈,而私人生活要求愛和關懷。
因此,很多女性主義哲學家認為,關懷倫理學已轉(zhuǎn)變?yōu)榈滦詡惱韺W的一部分。雖然德性理論不是一個絕對的女性主義的項目,但它與女性主義思想如此接近,以至于安尼特·拜爾把德性倫理學的男性推動者稱為“榮譽女性”。對關懷倫理學的裁定最終依賴于德性倫理學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