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君子及電腦狂為何都被叫做用戶?
——克利夫?斯托爾(Clifford Stoll)天文學家暨作家
當快遞的卡車停在你的房前,不知湯姆這小子又送什么東西了,或許是廚房用品,雖然你家已經有兩個了,但這一個更好;或許是在易趣網上訂購的漂亮靴子,它們的尺寸太小了,但可以加長……你在窗邊招手,讓他把包裹放在門邊,現在的你已經離不開電腦了,易趣網拍賣快要結束了,你必須拍下這些牛仔褲,它們比你之前心愛的顏色稍淺的牛仔褲更酷。幾個傻瓜整天只知道哄抬價錢,可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你聲東擊西,其他的競標人以為勝券在握,就在最后幾秒鐘,你突然喊出了三倍的價錢!你比別人最后的喊價高出5美元,這么做太有必要了,看起來他們因為像斗敗的公雞!三、二、一……成交了!現在,你是那十一條靴褲驕傲的主人了。
你清點在定期拍賣會上你奪得的戰(zhàn)利品:3雙名牌鞋、4件品牌服裝、精致瓷器、日用瓷器、滑冰服、孩子衣服……目前沒有什么要買的東西了。你又去其他你喜歡的購物網上逛,看看積壓的床上用品、燈具、家具,但這些都沒能激起你的興趣。你看一下鐘,才意識到上網已經5個多小時了,你的丈夫和孩子快回來了,你不僅要做晚餐,而且要把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收起來。但愿今晚大家睡覺以后易趣網又推出一些新東西……
說到上癮,我們通常會想到酗酒或吸毒。其實,強化大腦中對此類物質依賴性的神經通路,同樣也會導致具有同等成癮性和破壞性的強迫性技術行為。不管是吃喝、購物、做愛或者賭博——人們做起來樂此不疲的任何事情,都可能造成我們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賴。而網絡和其他數字技術的推波助瀾,加上特網訪問的便利性、匿名性和持續(xù)性,已經造成了各種新型強迫性行為的形成。
不管是我們在看電視真人秀,還是在用谷歌搜索老電視節(jié)目的主題曲,大腦和其他器官都會對顯示器新奇且不連貫的刺激生成自動反應,這時我們的心跳會減速,腦血管會擴張,血液也會從主要肌肉組織流走,這些生理反應有助于大腦聚焦于當前的心理刺激。視覺刺激的快速變化和流動可以使我們的方向反應進入超速運行狀態(tài)——我們一直盯著屏幕,可持續(xù)的心理刺激終于被疲勞感所取代。在馬拉松式長時間地使用電腦或者電視后,人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會減退,很多人還聲稱有一種衰竭感——似乎能量被“抽空”了。盡管有諸多的副作用,電腦和因特網的魅力依然難以抗拒,并可能使我們尤其是年輕人的大腦很快上癮,這種現象可以從視頻游戲空前的熱銷中窺見一斑。
據上網成癮的人說,即便只是電腦的啟動,也能讓他們感到一種充滿快感的情緒爆發(fā)或者“沖動”,那更不用說訪問他們最喜歡的網站了——這正如購物狂瀏覽促銷廣告,然后將信用卡放進錢包后出發(fā)去盡情花錢時所感受到的陶醉感。這種愉悅的感覺即便在上癮的欲望宣泄之前也會來臨,這是因為同它們緊密聯系的大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控制著從接受心理誘惑直至完全成癮行為的過程,控制此類反應的腦部結構系統含有神經傳遞素——多巴胺,這是一種調節(jié)獎賞、懲罰和探險等各種活動的大腦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