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討論過眷村里一些感情事,比如上一代人感情很好、相濡以沫,為什么偏對“你家小孩和我家小孩談戀愛”有點莫名其妙的反對?講了很悲哀,因為他們會覺得“沒出息”——老一輩總是希望小孩離開眷村,嫁得遠一點也許有比較好的發(fā)展。
因為賴老師不是眷村長大的小孩,所以特別知道戲劇張力在什么地方。我們理所當然的東西,他覺得特別有戲劇張力,這種沖突就是美感,也是cross over最重要的部分。
最近我去看整排,感覺該講的點都有了,把故事融在一起,然后也看到有些賴老師自己的看法。我的戲劇情緒是那種比較喜歡表現(xiàn)喜劇和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感情互動。因為是眷村長大的,我對親情、夫妻那種苦中作樂的情緒感覺很強烈;再加上從小生長在一個快樂家庭,看東西就比較看好的、好玩的那一面。喜劇是我跟賴老師共同都喜歡的,悲喜劇更加是。
Q:您認為舞臺劇的工作方式和其他影視作品有何不同之處?
A:非常不同。從工作模式來說,我們通常都是找編劇、喂想法,演員也是照著我的方式做,完成我的想法。賴老師的即興表演是找演員來,講一個情緒讓大家在里面“撞”,撞出感覺他再整理。這就好像朱銘、楊英風的雕刻,找塊樟木來,看見一個形狀然后拿刀切,切出一個樣子再修,修到多細、多大開大闔,都是他的感情。電視講求快速,必須不斷制作“產(chǎn)品”;舞臺劇的藝術(shù)性格比較強烈,可以醞釀。這樣的時間性也是吸引我用舞臺劇來傳達眷村文化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慢慢說;但舞臺劇要在有限的空間里精準表達,大家買票進去坐下,走不掉了,就很容易在那個空間里跟臺上的演員共同流動。舞臺劇的影響力和時代意義不同,它可以一直不斷演,成為一個時代大劇;而且每一場和觀眾的互動不同,會越來越精準。電視上什么東西都會過去,比較瑣碎、冗長,有廣告摻雜;舞臺劇卻能一直演,今年演,明年演,十年之后演,都是一個完整的東西,這個完整的東西會留存下去,而且由于演員、觀眾的不同,都會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