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島眷村》:眷村走透透(1)

寶島眷村 作者:張嬙


一、永遠的過客臨時的家

臺灣眷村到底有什么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最簡單的回答應該就是——它承載了外省族群與臺灣社會及其他族群交融互動的軌跡,也是他們從臨時安置到落地生根的見證。眷村是臺灣特有的歷史產(chǎn)物,其獨特的空間環(huán)境所涵蓋的日常記憶與人際網(wǎng)絡,是許多外省族群共享的生命經(jīng)驗,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chǎn),更是大陸各省文化在臺灣交融后的新生。

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脈絡下所形成的聚居形態(tài),讓眷村雜糅了來自大陸不同省份移民的文化和生活元素,也漸漸形塑其根著本土的歸屬感。眷村即將隨著改建而走入臺灣歷史,改建所牽涉到的并不僅僅是眷民的居住問題,更重要的是,眷村是外省族群在臺灣生活半世紀的縮影,是臺灣生命共同體的載體,豐富了臺灣的文化內(nèi)涵。

——節(jié)錄自《眷村的前世今生》

(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

眷村走透透

文 李俊賢

近年來,眷村被大舉拆除或遷建,形成眷村文化的“危機”與“轉(zhuǎn)機”。不論村里村外,愈來愈多關(guān)心文化發(fā)展的朋友集結(jié)成一股力量,以實際的行動來保存眷村文化,不讓“眷村”在臺灣多元的文化光譜上缺席?!拔幕蓖夥昴撤N生死存亡臨界點才會產(chǎn)生自覺,或是得到異文化眼神的關(guān)愛青睞時,方從隱身的角落慢慢浮現(xiàn)出來。

李俊賢  祖籍廣西、臺灣生長。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攝影組碩專班。自由影像及文字工作者、眷村影像紀錄創(chuàng)作人。文建會2009《眷村的前世今生》作者之一,臺北2009聽障奧運大會攝影,參與金門“國家公園”2009古厝民宿委托拍攝案。曾參與“消失進行式——臺灣眷村照相簿”、“眷村開門”、“空城記憶”等多項攝影展覽。

 什么是臺灣眷村文化?眷村文化就呈現(xiàn)在眷村的餐桌上、窄巷間、廣場里,還有居民的言談舉止、價值觀。眷村在臺灣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點滴,累積一甲子后,逐漸描繪架構(gòu)出眷村人特有的文化輪廓,在捉襟見肘的眷村里,發(fā)展出一套“懂吃穿”的生活哲學。盡管不同軍種和地區(qū)的眷村樣貌互有異同,但對大部分軍人和眷屬而言,“窮則變、變則通”的克難本質(zhì)、忠心耿耿的愛國精神、“鄰居猶如親人”的緊密鄰里關(guān)系,無疑是所有眷村的共同基調(diào)。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