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癥狀是“正邪相搏”的表現(xiàn)

有病不要亂求醫(yī) 作者:孫恩棣


傳統(tǒng)中醫(yī)稱“自愈力”為“真氣”、“元氣”、“正氣”、“腎氣”、“陽氣”等。

中醫(yī)把“致病力”稱為“邪”、“淫”、“陰”、“瘴”等。

中醫(yī)把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因素合稱為“六邪”,也叫“六淫”。按照中醫(yī)的觀點,外界的致病因素雖然很多,但只是發(fā)病的條件。人之所以得病并久治不愈,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正氣薄弱,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中醫(yī)認為“邪不壓正”、“正氣充盈,百病不侵”,意思是人體內自有固守本源、清邪扶正的工作組織。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中醫(yī)認為,任何疾病,其表現(xiàn)于外的種種癥狀與病人自覺的感受都是人體內正氣與邪氣斗爭的表現(xiàn)。我們就以感冒為例,來分析正邪消長的過程。

一般來說,感冒患者先是感覺疲倦、發(fā)冷、鼻塞、顫抖,這叫“邪進正退”。

接著,患者的痛苦體驗加劇,會出現(xiàn)發(fā)熱、出汗、面赤等癥狀,這叫“正邪相搏”。

最后,汗出完了,感冒也好了,但會感覺身體非常虛弱。這是因為在“正邪相搏”的過程中,人體消耗很大。

如果病人抵抗力不足,可以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提高抗病能力,這叫“扶正”。比如,針對汗不多或無汗的感冒患者,給予一些發(fā)汗藥,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當然,如果病人的免疫力過強,反應劇烈,熱度很高,為了避免“正邪相搏”過于劇烈而損傷機體,則應適當?shù)亟o一些退熱、消炎藥,以緩和一下局勢。

中醫(y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生病的原因是“正不勝邪”。而疾病有一個自然的生長化滅過程,因此,治療時要順應這個自然的節(jié)奏。

◆行王道,還是行霸道

假設你是一位古代的國王,你的國家既有守法的公民,又有不守法的公民。他們混居在一起,你也無法一一分辨。他們中的大部分屬于墻頭草的類型。如果國王的軍隊強大了,無論是守法的公民還是不守法的公民,都會遵紀守法。如果你的軍隊弱小了,那些不守法的公民會煽動群眾暴亂。

作為國王,守法的公民是你的財富,不守法的公民是你的敵人。你可以行霸道,寧殺錯,勿放過。守法的公民、不守法的公民統(tǒng)統(tǒng)鎮(zhèn)壓。也可以強化軍隊,讓暴動者自動退去,讓不守法者不敢動造反的念頭。

在這個比喻中,國家實力就是自愈力,不守法的公民就是致病力。行王道就是安撫守法的公民,驅逐不守法的公民。

行霸道就是管你好人、壞人“寧殺錯、勿放過”。行“王道”還是“霸道”,需要認真權衡利弊。除非真的別無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就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未必不是一種策略。

◆和平共存,還是勢不兩立

中醫(y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

就是說在正常的狀態(tài)下,你如果處在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就是陰陽處在一個很平衡的狀態(tài),即使遇見了大風大雨異常的氣候變化。你也不會得病。

如果你“外感六邪”,或“內傷七情”,使自身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就給致病因子提供生存發(fā)展的條件了,它會呈幾何級倍增,從10個變成100個,100個變成10000個侵害你的健康,于是你就病了。

按照西醫(yī)的一般做法,你要對抗這些致病因子,但它們會千方百計地變異,它不想死,它變異的速度遠遠比我們研制藥的速度快得多。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7000多種抗生素了,可是在臨床用的只有幾十種、上百種,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臨床無效被淘汰了。

抗生素、止痛藥都有非常明顯的副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抗生素使用時間長了會使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止痛藥用久了人體自身也會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其失效,而且還對人體有損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