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伯爵,他家里有一個女仆跟了他18年,后來他想把這個女仆嫁出去,但她不嫁。她說她在伯爵這里得到的不光是一份謀生的差事,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她一時也說不清楚的東西。
這個伯爵對她像親女兒一樣,對她的好有時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好和對妻子的好。這是為什么呢?
有一次,伯爵在朋友聚會中,說出了他的理由:“她的貢獻遠遠不在廚房里,她做沙拉的方法讓我學會怎么實施我的職能;她每一次割草時的主次、選擇,讓我學會了怎樣調配人際關系。她默默地教我在處理人事上怎么樣打點關節(jié),她處理鄰居家狗和狗的關系,貓和貓之間的關系,都讓我看到我應該跟朋友們怎么相處。她是我永遠不用交學費的、永遠不用感激的、永遠不用叫一聲‘老師’的老師。她教給我的東西,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教不了我的?!?/p>
當時,這個女仆正端著沙拉往外走,沙拉一下子就掉到地上了。她說:“如果現(xiàn)在上帝招我走,我也可以瞑目了。”
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同頻共振”。它甚至讓處理公務的伯爵與處理家務的女傭找到了共同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同頻共振”看上去似乎有點神奇,實際上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高度共鳴。要做到這點,還是有方法的:
1.用語言產生“同頻共振”
在人際交談中若能插入一些引起對方共鳴的話,就能一下子縮短雙方的距離。譬如如果你說:“今天是6月7日,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毕嘈艆⒓舆^高考,或有親人參加過高考的人,一定會與你發(fā)生心靈上的共鳴,對你的好感也油然而生。能夠產生“同頻共振”的交談內容有很多,比如共同的經歷、共同的愛好、共同的體驗、共同的觀點,甚至共同的敵人,都可以成為你與別人交談的內容。這些話語一出口,便可以拉近雙方的感情距離,產生強大的親和力。話語中的同頻共振越多,越能讓雙方聯(lián)為一體。
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在一次講話中呼吁俄羅斯人購買國貨。在講話中,他提到在蘇聯(lián)時期他為了給妻子買一雙鞋而排了很久的隊。這個例子恰到好處地令聽眾想起了他們也曾排隊買東西討妻子歡心的情景,引起了聽眾的共鳴。他的同頻共振講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