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我的這本《歷史上的李連英》,與廣大的讀者朋友們見面了。
(一)自己寫序的由來
既然是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一點心得,印成了鉛字,總得在這本書前面寫點什么,作為序言之類。比如我的《歷史上的和珅》,就找了恭親王奕的后代愛新覺羅·恒鉞先生作序;《歷史上的劉墉》,就找了劉墉的后代劉士杰先生作序;而我的《說孝莊》、《說康熙》、《說雍正》三本書,就找了上海電視臺的汪求實總編作序。
三個人,三種代表:
愛新覺羅·恒鉞先生,文化界的名人--他本人是名人之后,他還是著名的編劇、畫家、書法家等等。找他作序,是為了提高我的書的品味--我借人家的光的意思;
劉士杰先生,真正的名人之后,是我作品中主角的后代,我找他寫序,還有讓后代首肯我的作品的意思在內(nèi);
汪求實總編,我在上海電視臺的節(jié)目就屬于他管轄,在這點上,應(yīng)該說,他是我的上級。
一般寫序,都是找上述三類人物中的一個或幾個。
可是,我的這本《歷史上的李連英》,找誰作序呢?
我可犯了難了。
為什么會犯難呢?
您想啊,我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太監(jiān);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太監(jiān),還是當今中國社會公認的一個反派角色;比這更為重要的是,我寫的這本書呢,還覺得人家這個太監(jiān)活得也挺不容易的。
雖然我在這本書里,沒有給李連英完全翻案的意思,可是一時半會兒的,誰能夠輕易同意我的觀點啊?
即使有些老先生能夠同意我的觀點--比如說毛佩琦老師吧,咱為自己寫的書推銷,還要拉上人家,多不合適啊。
我和毛佩琦老師,可以說是忘年交的好朋友了,可是,我的這本書,要找人家寫序,就不合適了。
為什么說不合適呢?
您想啊,人家毛佩琦老師,多忙的一個人啊,咱們讓人家寫序,占用人家的時間不說,萬一要是遇到挨罵的事呢,還要損害人家的名聲,這多不合適啊,您說是不是?
所以,算了吧,還是自己給自己的書寫序吧。
(二)"閹人"、"宦官"與"太監(jiān)"
說到這里,我們就有兩個詞需要區(qū)分一下:"宦官"與"太監(jiān)"。
通常,我們認為"宦官"就是"太監(jiān)",也有的人說,干這個工作的,在元朝以前叫做"宦官",明清兩朝及其以后就叫做"太監(jiān)"。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太監(jiān)是太監(jiān),太監(jiān)可以是宦官,但是宦官不一定是太監(jiān)。
如何區(qū)分"宦官"與"太監(jiān)"呢?
這里,我們就要引入一個新的詞匯--"閹人",來暫且替代他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