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糖僧蘇曼殊(2)

一生只為這一天 作者:小寶


他寫言情小說有不少新招。譬如寫到男女情種生離死別情話綿綿傷心欲絕肝腸寸斷之時,他會配上日月無光狂風怒號暴雨傾盆驚濤拍岸的場景,為情景交融之說別開生面。當然,現(xiàn)在的讀者見得多了,再看到這么做作的描寫會倒胃口。但是在一百年以前,中國人可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故事,那時候有多少人為斷鴻零雁瘋狂。上個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對青年生活的一大貢獻是教授戀愛,當時青年戀愛讀本不是胡適寫的,也不是魯迅寫的,就是這位和新文化運動沒什么關系的曼殊和尚寫的。蘇曼殊言情小說傳統(tǒng)的第一代接棒人是鴛鴦蝴蝶派,第二代接棒人是瓊瑤。

柳亞子是蘇曼殊的好朋友,他說蘇曼殊在中國“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為什么說他“不可有二”?因為這個和尚的生活太亂了,比現(xiàn)在的娛樂界還要亂。蘇曼殊一生有無數(shù)女朋友,有不少還是青樓佳麗,他死后的遺物中最多的是各方女子送他的脂盒香囊,他的言情小說基本上取材于自己的戀愛經(jīng)歷。他的高明是他的情史亂而不臟,盡管有許多異性膩友,但曼殊和尚從未破過色戒。他是情僧,不是花和尚。茗山大師說自己在“禪堂參悟,而曼殊于妓院得道”。

蘇曼殊混亂生活的另一個標志就是他的暴食癥,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甜食狂人。他三十五歲死于上海的廣慈醫(yī)院,就是給甜食害的。

他十七歲從日本返回廣東,居法云寺,深得主持賞識。住持看他還是個孩子,常常贈他糖果糕餅。自此他養(yǎng)成好食糖果甜食的習慣,自稱糖僧。他二十幾歲時去東南亞游歷,每天五六十枚甜果,結果腸胃炎發(fā)作,差點客死他鄉(xiāng)。他自記在杭州曾“日食酥糖三十包”。他的同事周越然回憶:他最愛吃蜜棗,“有一次,他窮極了,腰無半文,他無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齒拔下來,抵押了錢,買蜜棗吃”。他死前三四年,腸胃病已經(jīng)非常嚴重,住在日本還是天天蓮子八寶粥,病情加劇,兩日一小便,五日一大便,但他仍不思調養(yǎng),因懷念國內(nèi)的多種甜食而決定回國。終告不治。

一個和尚,儀容出眾,兼有孫甘露的清秀和沈宏非的美髯,不忌葷腥,酷愛甜食,不守清規(guī)(他曾經(jīng)想當刺客,去刺殺和他意見不合的康有為),那么喜歡女人,那么會談戀愛,那么會寫小說,有那么多的女朋友,卻沒有一夕皮肉之歡,僅僅是因為受到佛法的感召?我有點懷疑。

希望食物學家、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食物生理心理學家有以教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