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諧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環(huán)境(7)

隔代教育的42條對策 作者:古立言


第二位媽媽看見婆婆沒有把奶瓶洗干凈就去消毒,不高興了,小聲地對婆婆說:“媽,奶瓶要先洗干凈才能放到鍋里消毒,要不然效果不好?!逼牌爬狭?,耳朵不大好使,看見兒媳臉色不好看,趕忙問:“什么事?我沒聽清楚,你再說一遍。”媽媽有點不耐煩了,把鍋從婆婆手里拿了過來,還是小聲地說:“算了,還是我來做吧。”婆婆還是沒聽清楚,看見兒媳滿臉不高興,她也火了:“我是來給你們帶孩子的,再怎么不好,你就直接跟我說啊,怎么能給我這種臉色看呢!”媽媽趕緊說:“媽,我沒有!”“還說沒有,你照鏡子看看你自己。得了,這樣對我我還待在這里干啥?。∥疫@就回老家去,眼不見心不煩!”

第三位媽媽說:“老公,奶瓶很臟的,要先洗再消毒,要不然寶寶會拉肚子的,千萬要記住??!”爸爸說:“哦,是?。】刹荒茏屧蹅兊膶殞汈[肚子?。∥也铧c沒消毒就沖奶粉了,幸虧你提醒啊,我趕緊再洗一遍,然后好好消毒?!痹诳蛷d看報紙和電視的爺爺奶奶聽見了,抬起頭看了一下對方,微微一笑,然后又忙著看報紙和電視了。

從上面三種情況可以看出,不同的表達(dá)方式帶來了不同的效果。前面兩種情況都因為父母有意無意的態(tài)度給老人造成了理解障礙,導(dǎo)致老人不能及時明白兒女的意思。

第一種情況,“豬”這個字在年輕父母心中的含義和在老人心中的含義有很大差別。在年輕父母當(dāng)中,“豬”可以是一個昵稱,老公把老婆或者老婆把老公稱做“豬豬”的人不少。而在QQ等聊天軟件中,卡通化的“豬”是非??蓯鄣?,朋友之間經(jīng)常以“豬”的表情來聊天,這并沒有侮辱的意思,而是顯得朋友之間非常親密。即便不高興而稱對方為“豬”,其批評的程度也很低。但在老人心中,“豬”是好吃懶做的典型,說一個人是“豬”,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在第一種情況中,父母和老人對“豬”的表達(dá)意義產(chǎn)生了理解上的差異。

在第二種情況中,兒媳說話的聲音太小,導(dǎo)致婆婆放大了兒媳的不滿。這種情況比較普遍,許多年輕父母想指出老人的不對,但是不好意思,因此聲音比較小。而老人大都因為年紀(jì)大了,聽力下降,因此聽不清兒女說什么,但是能清晰地看到兒女的表情。在聲音沒有起到溝通效果的時候,視覺被放大了,導(dǎo)致比較容易解決的小問題變成難以彌補(bǔ)的裂縫。

分析下來,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由于詞匯的意義發(fā)生變化、父母沒有意識到老人身體功能的衰弱、父母面對老人錯誤的做法時沒有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等多種原因,許多父母難以和老人達(dá)成有效的溝通。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非??鄲溃先艘彩植粷M。那么,父母和老人溝通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哪些地方呢?

最重要的莫過于兩代人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了。這里說的“共同語言”不僅包括父母盡量對老人感興趣的事情同樣抱有興趣,茶余飯后多和老人嘮嗑,還包括父母要盡量使用老人能夠理解的詞匯、語法。兩代人的語言環(huán)境相差二三十年,必定會發(fā)生許多變化。特別是網(wǎng)絡(luò)的興盛,許多盛行于網(wǎng)絡(luò)的詞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但是老人根本沒聽過,更不知道什么意思。年輕人說話的腔調(diào)、夾雜著英文單詞的表達(dá)方式,也讓大多數(shù)老年人看不慣。而老年人老生常談的往事,距離年青一代十分遙遠(yuǎn)。許多鄉(xiāng)村才有的趣事,年輕父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因而這些事情傳達(dá)出來的情感,年輕父母也無法理解。語言環(huán)境造成了兩代人的一種隔閡,反映在溝通上,表現(xiàn)為兩代人在一起時很少聊天。在養(yǎng)育孩子這個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上,兩代人在表達(dá)方式上也存在很多差異,造成不良溝通?;诖耍覀兘ㄗh做兒女的要尊重老人的語言環(huán)境,和老人溝通時盡量使用淺白、簡短的語言,不要使用新生詞匯。當(dāng)然,新的養(yǎng)育觀念必然產(chǎn)生新的詞匯,這些詞匯父母還是要向老人普及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