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許多父母習慣于把白天沒做完的工作拿回家來做,那么,當孩子打擾的時候,該怎么辦呢?是放下工作,和孩子逗樂一番,還是請走孩子,繼續(xù)忙碌呢?無論作出哪一種選擇,都有得有失。選擇前者,可以增進兩代人的親密關系,但是工作的思路被打斷了;選擇后者,工作幾乎不受影響,但是和孩子的距離拉遠了。父母該怎么權衡呢?要工作,還是要孩子?這是一種殘酷的選擇,但是現(xiàn)實不得不逼著父母作出選擇。我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避免發(fā)生這種事情,方法是父母要調整工作和生活的關系。在家里加班的事常有,大人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能理解,這是父母左右為難的原因之一。在孩子眼里,家庭是一個制造歡樂的場所,孩子見了父母,沒有不樂呵呵地走上前,央求父母親一親、抱一抱的,這是血緣關系使然。假如父母在家里加班,投入地工作必然導致忘我,因而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因此,我們建議父母不要在家里工作,工作沒做完,應該在公司加班,做完了再回家。回家后,父母應該盡到父親和母親的責任,而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談工作,因為這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心里沒有自己,從而轉投老人的懷抱,形成隔代親。
到了周六、 周日,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戶外游玩。平時,孩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兩點一線的生活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太單調了,全家人的內(nèi)心都十分渴望到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里,充分放松身心。而且,接觸大自然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多方面的影響:
在大自然中,孩子可以學到許多自然科學知識,比如植物的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動物的繁殖、變異、爭斗、習性,等等。在大自然中學習這些知識,更加生動、直觀、親切,效果比看教學掛圖或者標本要好得多。
大自然蘊涵著美,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飛禽走獸,都能從它們身上發(fā)現(xiàn)美,比如綠油油的稻田、怒放的野花、潺潺的流水、清澈見底的溪流、辛勤采蜜的蜜蜂、蟬的鳴叫、奔跑中的飛禽,等等。它們可以美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大自然還是孩子活動的天堂,在這里,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現(xiàn)。玩水、玩沙子、捉蝴蝶、捕蜻蜓、爬樹、蕩秋千等活動,不僅可以使孩子忘掉煩惱,還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大自然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在這里,孩子可以看到種種生命跡象:小草竟然可以在貧瘠的沙地上生長;看似枯萎的樹木到了春天竟然長出了嫩綠的新芽;狂風暴雨之后,樹木依然屹立不倒……看到這些跡象,孩子的心靈將受到巨大的震撼,他們會產(chǎn)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對他人的關愛之心,對自己充滿信心。
大自然是一個奧妙無窮的課堂,因此,父母應該充分利用周六、周日兩天時間,帶孩子到公園、郊區(qū)等視野開闊的地方暢玩,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時對孩子進行教育。
有一對父母在孩子6歲的一天全家人去爬山。爬山有很多條路,父母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探險精神,沒帶他走石梯,而是走彎彎曲曲的小路。爬了兩個多小時,一家人終于到了山頂。拍照、休息之后,他們準備下山。孩子爬累了,嚷著要坐纜車下山,媽媽就對他說:“纜車是給懶人坐的,可是,你是一個懶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