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tǒng)一的成績單、考試分數(shù)和申請表方面,美國的大學一般都要求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即使如此,它們在接受在家上學的青年人的入學申請時也對規(guī)定做了變通,承認家長規(guī)定的課程和學生資料。2000年,只有52%的大學出臺了對在家上學的學生進行評估的正式政策;而到2005年,83%的大學出臺了這樣的政策。同年,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家上學的學生在大學入學考試(SAT)中的分數(shù)比全國平均分高出81分,對于出臺這樣的政策來說,這顯然是有利的。
這一運動的發(fā)展也要歸功于那些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在家上學的優(yōu)秀學生。雖然在家上學的孩子只占全國學齡孩子的2%,但在參加全國拼字比賽(National Spelling Bee)的決賽選手中,他們占到了12%。在最近7年中,在家上學的孩子在其中3年中贏得了全國地理比賽(National Geography Bee)的冠軍(2002年的獲勝者只有10歲,是該項比賽歷史上年齡最小的)。2001年,一位來自蒙大拿的在家上學的男孩在15歲就完成了高中教育,不過他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上大學的準備,所以他寫了一本小說――《龍騎士》(Eragon),該書成了一本暢銷書,并在2006年被拍成電影,由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主演。甚至“孤獨女孩15”(lonelygirl15)――曾是世界排名最靠前的視頻博客的博主,也自稱是一個在家上學的美國十幾歲的孩子。
因此,作為一個國家,我們逐漸可以冷靜地對待在家上學這件事了。在2001年,說這是一件好事的美國人上升到了41%,而在1985年僅為16%。
在家庭后院里研究科學、在餐廳桌子上或超市里研究數(shù)學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在美國,超過四分之三在家上學的孩子是白人。62%是來自至少擁有3個兄弟姐妹的家庭――這意味著那些對孩子實施在家教育的父母一開始就喜歡孩子,或者意味著一個由多個學生組成的“班級”的增效作用使在家上學更具吸引力。(可以設想一下這些班里的兄弟姐妹是怎樣開展競爭的。)
雖然讓孩子偶爾在家上學的家庭都是一些超級富有家庭――它們利用孩子在家上學的機會為孩子學習藝術、環(huán)球旅行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事情提供方便,但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仍然有54%的收入只有5萬美元或不到5萬美元。將近80%的家庭的收入為萬美元或不到萬美元。
超過40%的在家上學的學生住在南方。
雖然有一種普遍而又陳舊的說法認為,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保守的和相信創(chuàng)世論的――確實,在家庭學校法律保護協(xié)會(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的網站上列出的機構中有60%都承擔著傳播基督教的任務――然而,美國教育部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只有30%的家長將傳播宗教、教授道德當成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差不多31%的父母宣稱,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想讓孩子脫離學校的那種不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學校的安全隱患、毒品或者來自同學的負面壓力),另有16%的父母表示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水平不滿意。
確實,很多讓孩子在家上學的父母是因為他們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進化論――或者不希望他們按照規(guī)定在“政府辦的學校”里學習進化論,但現(xiàn)在,在家上學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的支持,一般來說,這些家長只是認為他們自己在家里可以更好地教好孩子。既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從互聯(lián)網上獲得數(shù)千份課程計劃――而且互聯(lián)網也可以減少在家上學可能帶來的孤獨感――那么家長做到這一點就是完全可能的。
在家上學的意義是廣泛的。首先,出現(xiàn)了一個正在發(fā)展的為在家上學提供零售服務的行業(yè)――也許是專門為那些不是基督徒的在家上學的孩子提供零售服務的行業(yè)。根據2003年聯(lián)邦政府的研究,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有整整77%的家庭要靠專門為在家上學的家庭服務的公司為它們提供課程、課本和其他教學材料。
其次,我們可以預料,有關在家上學的訴訟和立法將日益增多。法院已經有了一些案件,在這些案件中,在家上學的孩子的家長在離婚訴訟中被指控為“疏忽”,不能因為年滿18歲的孩子沒在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上學而在家上學就扣除部分老兵津貼。2005年,愛達荷州(Idaho)的參議員拉里·克雷格(Larry Craig)提出了“不得歧視在家上學的學生法案”,目的是讓在家上學的學生與其他學生在獎學金、助學金、補助和其他政府補貼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