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笑說:"你說得對,我也動過想睡覺的心。但就在我眼睛快要閉上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想,為什么不試試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的忍耐力有多大呢?聽了一半,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我就提醒自己:下次爭取忍耐得更好一些。如果以這種耐力去面對人生當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呢?我決定忍耐到底。"說完,他又專心致志地聽起來。
幾年后,這個人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置之死地而后生。"這句哲理就是朱元璋在耐心聽禪的時候悟到的,也正是這句話讓他把一切顧慮拋諸腦后,發(fā)動了起義,推翻了元末腐朽的統(tǒng)治,建立了自己的大明王朝。
耐力是個金剛鉆,它能鑿去浮躁的心態(tài)、片面的眼光、紛繁的過眼云煙,用心于自己所確定的目標。
喜歡安靜的人要忍受喧嘩,喜歡熱鬧的人要忍受寂寞。夏天要忍受炎熱,冬天要忍受寒冷。年輕時要忍受磨難,年老時要忍受疾病。我們的人生時時刻刻都在經(jīng)歷著忍受,那么就讓所有的痛苦都在忍受中得以淡化,讓所有的委屈都在忍受中得到安靜,讓所有的眼淚都在忍受中化作一縷輕煙,讓所有的怒氣都在忍受中漸漸平息……
當然,忍耐并不是逆來順受,屈服于命運。生活的艱辛在人們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隱痛。忍耐卻能使人相信:風雨過后必見彩虹。
投入機會成本
父親給孩子帶來一則消息:某一知名跨國公司正在招聘網(wǎng)絡程序員,錄用后薪水很豐厚,而且這家公司很有發(fā)展?jié)摿?,近些年新推出的產品在市場上十分走俏。
孩子當然很想去應聘,可在職校培訓已近尾聲了,這要真的給聘用了,一年的培訓就算夭折了,連張結業(yè)證書都拿不上。孩子猶豫了。父親笑了,說要和孩子做個游戲。他把剛買的兩個大西瓜一一放在孩子面前,讓他先抱起一個,然后要他再抱起另一個。孩子瞪圓了眼,一籌莫展。抱一個已經(jīng)夠沉的了,兩個是沒法抱住的。"那你怎么把第二個抱住呢?"
父親追問。孩子愣神了,還是想不出招來。父親嘆了口氣:"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個放下來嗎?"孩子似乎緩過神來,是呀,放下一個,不就能抱上另一個了嗎?于是父親提醒孩子:這兩個總得放棄一個,才能獲得另一個,就看你自己怎么選擇了。孩子頓悟,最終放棄了培訓,選擇了應聘。后來,他如愿以償,成了那家跨國公司的職員。
人生總要面臨選擇,選擇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要舍棄一些東西。選擇固然要緊,但是選擇的背后又往往蘊藏著兩道截然相反的門:一道是通向成功的,但又是崎嶇、蜿蜒的小路,路上布滿了鋒利的荊棘;另外一道是會領你走向失敗的"光明大道",它會使你在無意間來到懸崖峭壁。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應該奢求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只要擁有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就夠了,因此我們要學會智慧的舍棄。如果你懂得智慧的舍棄,而且又有一種堅實的信念,那么,你終究會通往功名,終究會跨過進入勝利殿堂的"最后一道門檻";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想要,或者只是選擇,卻沒有堅定的信念,那么,即使你的智商再高,也終將一敗涂地,只能繞著所謂的"目標"來回繞圈。
著名的哲學家安冬尼曾說過,首先到達終點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和力量于一身的、會做出明智選擇的人。
前些天,有幾個同學聚會,都說現(xiàn)在下海經(jīng)商的愈來愈多。有一位在某事業(yè)單位任職同學就直抒胸臆:自己也想下海,可以多掙點兒錢,可又舍不得離開現(xiàn)在的單位,畢竟旱澇保收,工作也是蠻穩(wěn)當?shù)?。因此,老是猶豫不決。他的一位同事倒是辭職下海了,還如魚得水,干得不賴,讓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