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jié):人生,取舍的藝術(4)

舍得 作者:陌上桑


居士妻子的臉紅了。因為她明白了。禪師所做的一切,都是變相在說服她不要吝嗇。但她總覺得受了挫折,想給禪師出個難題,給自己找回面子。這時,她養(yǎng)的一只小猴子跑了進來。她靈機一動,將小猴子抱起來,對禪師說:"大師你看這小猴子多可愛呀,跟我們人類的模樣差不多。"禪師開玩笑說:"它比人多了一身毛,若肯能舍棄,就可以做人了。"居士的妻子說:"您法力無邊,請想方把它變成人吧。"居士一邊訓斥妻子荒唐,一邊向禪師道歉。誰知,禪師認認真真地說:"好吧,我可以試試看。不過,能不能變成人,主要看它自己。"禪師伸手拔了一根猴毛。小猴子痛得吱吱亂叫,從女主人懷里掙脫出來,逃之夭夭,不見蹤影。禪師長長嘆了一口氣,搖著頭說:"唉,它一毛不拔,怎么能做人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絲毫不舍,如何能得?"

居士的妻子羞紅了臉,再也無話可說了。

我們要做一個懂得"舍"的人,舍得,并非什么都舍。世間有許多舍不得的,比如愛情、親情、友情,比如誠信、公德、仁義。舍不得,偏要舍得,必然為人所不齒。

舍得,并非什么都能"得"。舍棄的,有可能永遠失去。舍棄此時此刻,就不會再有此時此刻;舍棄真正的朋友,就不會擁有真正的友情。

事情的結果往往是這樣:舍得,可使人得到許多回報;相反,舍不得,可能使人遺憾終生。

舍得既是舍"得"

舍得,就是要舍"得"。一個人買船過江,船上放滿了半生辛苦得來的金銀財寶。船至江心要沉了,怎么辦?要想活命,只有一個選擇:把金銀財寶拋到江里去!

美國作家杰克·倫敦寫過一個故事:兩個獵人在荊棘叢生的沼澤地里跋涉逃命,肩上扛著獵槍和沉重的黃金,但槍卻沒有子彈。過一條河時,兩個人分開了。一個叫比爾的人不舍棄黃金、獵槍,結果倒下了,身體落入了狼口;另一個人舍棄了黃金和獵槍,與追上來的病狼斗智斗勇。病狼倒下了,人卻活了下來。舍得,"舍"的是身外之物,"得"的卻是身家性命。

傳說在中國古代,有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終卻舍掉了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遇險時,絕對是"舍"大于"得",不然,老命搭進去還不知道咋回事,的確夠蠢的。

人生下來是純潔的。人的貪是在后天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當今社會,少數大權在握的官員就幻想魚和熊掌兼得,雖坐擁金山銀山還不滿足,至大撈特撈東窗事發(fā)而舍命。懂得放手和舍去是明智之舉,照民間的說法是吃飽了要曉得放碗。所以,舍得是一種人生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tài)度、一種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升華。舍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墨子說君子的準則是: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不要奢望得到并占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舍得意味著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他才算富有,而是他給予人很多才算富有。舍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舍了自己的錢財幫助別人,終將獲得好報。因為這體現了他的氣度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那樣窮得只剩下金子,真是夠可憐的。

放棄的背后

故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