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dāng)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您的草鞋帶子松了?!彼卮鹆艘宦暎骸爸x謝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緊了鞋帶。
當(dāng)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臺入口處,卻又蹲下,把剛才系緊的帶子復(fù)又弄松。顯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帶子都已松垮來表現(xiàn)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憊。演戲細膩到這樣,這位大師確有其過人之處。話說回來,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后臺采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后,記者問勘彌:”你為什么不當(dāng)時指教學(xué)生,說他不懂演戲的真諦呢?”
勘彌回答說:“別人的親切關(guān)愛與好意必須坦然接受,要教導(dǎo)學(xué)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提醒,并給予回報?!?/p>
一個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應(yīng)該體恤別人,很多時候?qū)λ松埔獾?、人性化的關(guān)懷,就等于給了自己一次獎賞,讓自己的心靈充滿施愛后的喜悅,做個心存感激的人,才能獲得心靈的平靜。
人生難得是糊涂
有一首流行歌曲《霧里看花》,歌詞大意是: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實際上,生活中還是糊涂一點好。正如古人所說的:“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薄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弊鋈舜蠹s總是要模糊一些的,不能對任何事都過于較真,要留出一線,該放別人一馬時就放別人一馬。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過分計較別人的過錯,不給別人留半點人情,就會堵住自己日后的退路。
唐人《因話錄》里記載:大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暖與妻子升平公主有次吵架,氣頭上,脫口而出:“你依仗父親是皇帝,就覺得很了不起,是吧?告訴你,我父親還不愿意做皇帝呢!”公主聽后,連忙回去告訴了父皇。唐代宗聽了公主的哭訴后,說:“你有所不知,你公爹確實是不愿意做皇帝。要不,唐代天下早就姓郭了!”郭子儀聽說此事后,氣得渾身發(fā)抖,急忙命人將郭暖五花大綁,帶著他去向皇帝請罪。代宗并沒在意,反而安慰他道:“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小夫妻倆在閨房里說的話,當(dāng)不得真,你作為國家重臣怎么能去追究呢!”連皇帝都知道“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這一俗語,可見這種觀點影響甚大。
據(jù)說從前有人向先生請教,先生拿根針問他:“這是什么?”答道:“針?!毕壬f:“這世道認不得針(真),要認棒槌。”這種“將針認成棒槌”的想法與“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可謂相映成趣。
當(dāng)然,一個人持身皎潔,如果指的是一個人的品行修養(yǎng),不僅無可厚非,實際上也的確應(yīng)該如此,但如果用在待人處世上,就會有問題了。“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紅樓夢》中的這曲《世難容》,就點到了問題的核心。持身皎潔,是由于是非太分明的緣故。待己如此,與人也一樣,結(jié)果搞得眾怨沸騰。
因此,處世的智慧就是:得糊涂時且糊涂,“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容得?!弊蕴幊唬颂@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同時,還要做到:“不責(zé)人小過,不發(fā)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害?!奔醋龅健扒鍧岵?,善惡兼容”。正所謂:大智若愚。真誠、樸實、隨遇而安是大智慧;鉆營、取巧、嘩眾取寵是小聰明。小聰明者一生投機、忙碌,終被聰明所誤;大智若愚者平凡、淡泊,但卻一生平安。茫茫人海,錯綜復(fù)雜,很多非原則的事情不必過分糾纏計較,凡事都認真,只能給自己多設(shè)一條路障,多加一道樊籬。
三國時期,有兩場睿智精彩的裝糊涂表演:一是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佯裝糊涂得以脫身;二是曹、馬爭權(quán)時,司馬懿佯病巧裝糊涂反殺曹爽。因此,后人總結(jié)道:“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碧K東坡聰明過人,卻仕途坎坷,于是他賦詩慨嘆:“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愿生兒愚且蠢,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p>
到了清代鄭板橋更歸納出“難得糊涂”這句至理名言,稱得上是集糊涂學(xué)之大成,他進一步概括道:“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弊鋈诉^于聰明,無非想占點小便宜;遇事裝糊涂,只不過吃點小虧。但“吃虧是福不是禍”,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梆埲瞬皇前V,過后得便宜”,歪打正著,“吃小虧占大便宜”。成就大功業(yè)的人,不會去考慮瑣碎的小節(jié);干大事的人,不過多計較小事。想得到美玉的人,決不計較白玉上的微瑕;欲得到好木頭的人,決不會去在意木頭尾部蟲蛀的小點。
當(dāng)然,并不是在什么事上都糊涂,只能是在小事、小節(jié)上糊涂,在大事上,在涉及原則問題時,千萬不能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要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同時,還應(yīng)記住的是只能對別人糊涂,寬以待人,不過分咬住別人的缺點不放,而對自己是千萬不能糊涂的,要嚴于律己。
其實,生活中許多煩惱往往并不是由什么大事引起的,多來自微不足道的小事、瑣事,或者說恰恰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和“較真”。因此,不為小事發(fā)狂是人生快樂的定理之一。那些凡事都與人計較的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以小聰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增大煩惱。這些人只想處處占便宜,不肯吃一點虧,到后來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而不在意乃是不爭之爭,無為之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
美國作家哈瑞·愛默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朗峰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茖W(xué)家告訴人們,這棵大樹曾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它發(fā)芽的時候,哥倫布剛在美洲登陸。它長了一半的時候,第一批移民剛來美國。在它漫長的生命里,曾經(jīng)被閃電擊中14次,經(jīng)受過無數(shù)次狂風(fēng)暴雨的襲擊,但它從未被擊倒,一直傲然屹立。最后,一些不起眼的甲蟲的侵害卻使它永遠倒下了。那些小小的甲蟲從根部咬起,漸漸傷了這棵大樹的元氣。雖然甲蟲很小,力量有限,卻是經(jīng)常地、持續(xù)不斷地攻擊。這樣一棵森林中的巨木,雖然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雷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fēng)暴雨沒能傷著它,卻在用兩個手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蟲的長期蠶食下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