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方法之道(1)

道德經(jīng)今解:道家思維活學活用(插圖珍藏版) 作者:袁頸松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譯文】

你能將精神與肉體合二為一,融為一體而永不分離嗎?

你能將精氣調(diào)控得柔和順達,像嬰兒一樣嗎?

你能將心靈之鏡的塵埃滌洗除盡,使思想清澈明凈嗎?

你能治理國家關愛人民,卻保持順其自然、清靜無為的心境嗎?

你能身處外界誘惑的中心,卻保持內(nèi)心平和而不輕舉妄動嗎?

你能大徹大悟明察秋毫,卻保持心智的遲鈍嗎?

【道家思維】

如果只有單純的 順應自然 ,那道家思維也就不成其為道家思維了,因為從最樸素的道家思維觀念來看,有 順 必有 逆 ,有 正 必有 反 ,有 動 必有 靜 ,這樣才算是構成一個完整的 道 。因此,當我們看到道家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它的另一面 精勇猛進,逆向反動。

逆向反動 是道家思維的一種重要思維工具,它經(jīng)常被應用于實踐的各個層面。從宏觀而言,道家始終遵循順應自然的大原則,但從微觀來看,自然之道中存在著諸多的順逆轉(zhuǎn)化和正反相成的可能性,如果能夠把握契機使這種潛在的可能性成為現(xiàn)實,也是順應自然的一種方式。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不論是人、社會還是自然都有失常犯錯誤的時候。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道家并不是持主張袖手旁觀、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而是積極參與實踐,逆向反動,促使人道、天道、自然之道回歸正確的軌跡。當然這需要有一點犧牲精神和冒險勇氣,但相比較而言,付出得越多,收獲的也越多。道家認為每一次劫難都是成長的機會,劫難越大,成長得越快,關鍵是要量力而行,讓自己所冒的劫難風險與自己的實力相當,當劫難度過時,一個新的自我就誕生了。

為了要不斷成長,所以需要經(jīng)常在逆向反動的過程中修煉自我。

你能將分離的精神與肉體合二為一,融為一體嗎?

你能將濁雜的精氣調(diào)控得柔和順達,像嬰兒一樣嗎?

你能將心靈之鏡的塵埃滌洗除盡,返樸歸真嗎?

你能治理國家關愛人民,卻不居功自傲,保持平常心嗎?

你能歷經(jīng)各種誘惑,卻保持不為所動嗎?

你能明察秋毫,卻大智若愚嗎?

【思維案例】

一輩子才學得像小孩子畫的一樣

畢加索是舉世公認的最富有的畫家之一。1967年,他作的一幅畫竟賣出50多萬美元的高價,恐怕歷史上還沒有別的畫家,生前能賣出比他更高的價錢。

但有的人嘲弄畢加索欺世盜名,說他的作品好像小孩涂鴉。對此,他淡然一笑,說: 我12歲時,已經(jīng)能畫出像拉裴爾那樣的畫,然而學了一輩子,才能學得像小孩子畫的一樣。

【原文】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譯文】

這就是天地的心境、天地的智慧啊!

天地雖然創(chuàng)生萬物,為它們提供繁衍生息的環(huán)境,

但卻生而不據(jù)為己有,

育而不恃己能,

統(tǒng)領萬物而不自居為主宰。

這才是最深遠的 德 ??!

【道家思維】

德 是《道德經(jīng)》中除了 道 以外,排在第二位的主體性概念。 德 源于 道 ,但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兩者的關系是體與用的關系。 道 是體, 德 是用,是 道 的應用方法,即 道法 。假如 道 是一支畫筆,那么 德 就是繪畫的筆法;假如 道 是一柄利劍,那么 德 就是搏擊的劍法。同樣的一支畫筆可以揮灑出不同的筆法,同樣是利劍可以施展出不同流派的劍法。筆法相對獨立于畫筆之外,劍法亦不因劍之有無而不同。

不過, 道 之為物不仁不義,無我無情,混元唯一,但 德 之為物有善有惡,有正有反,姿態(tài)萬千。

【思維案例】

因地制宜 派

貝聿銘先生被譽為美國現(xiàn)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