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錄事參軍仍在原地百般躊躇,狄景輝拱手道:“錄事大人公務(wù)要緊,狄某就不多叨擾了。”“咳!”錄事參軍連連搖頭,也作揖道:“要是狄大人在就好嘍,小官也不用如此作難。狄公子請(qǐng)便,小官就不送了,不送了。”狄景輝打個(gè)哈哈:“這種案子恐怕還是本地人斷起來更順手,錄事大人不過稍微辛苦些,替百姓找回走失的孩子也是積德的好事情嘛?!?/p>
錄事參軍臉色陰沉下來,看看四下無人,方才湊到狄景輝面前道:“狄公子,跟你說句實(shí)話,這案子可不簡單,蹊蹺大著呢?!薄芭叮坑泻熙柢E?”錄事參軍搖頭道:“不瞞狄公子,差不多十天前就有第一起走失小兒的案子報(bào)上來了……”“十天前?!”狄景輝思忖道:“那是我爹走了才不久就出事了?”“誰說不是呢!”
狄景輝問:“那案子破了嗎?孩子們找到了嗎?”錄事參軍又是一通唉聲嘆氣:“刺史府派了人出去,城里城外都找遍了,連個(gè)影子都沒找到。最可惱的是,此后又陸續(xù)有別的小兒走失案子報(bào)過來,這十來天算起來,大概都有幾十個(gè)孩子沒了蹤影!”“幾十個(gè)?!”狄景輝也不覺倒吸口涼氣,“難怪百姓到刺史府門口來鬧事,錄事大人,這可是樁大案子啊……你打算怎么辦?”
錄事參軍苦著臉道:“查案本非小官所長,再說庭州刺史缺失,這樣的大案沒有第一長官屬領(lǐng)查察,真的很難有所突破啊?!薄颁浭麓笕说囊馑际遣幌牍??”錄事參軍沉默,狄景輝挑起眉毛道:“狄某對(duì)官家的事情一向沒什么興趣,錄事大人如何處理案子也輪不到狄某說三道四,不過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這么許多孩子丟失官府卻無所作為,恐怕百姓不會(huì)讓錄事大人輕易蒙混過關(guān)噢?!?/p>
狄景輝話音剛落,刺史府門口喧鬧聲一陣高過一陣,二人一起朝門口望去,錄事參軍的臉都白了,喃喃道:“不是我想蒙混,實(shí)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官福薄命淺,管多了只怕招致無妄之災(zāi)啊?!钡揖拜x皺起眉頭:“無妄之災(zāi)?這又是從何說起?”
錄事參軍湊近狄景輝,轉(zhuǎn)動(dòng)著眼珠道:“狄公子不是外人,小官就再多說一句。我派人查訪了這么些天,雖說沒找到孩子們,卻也查到些蛛絲馬跡,只不過……”他舔了舔嘴唇,臉上突現(xiàn)恐懼之色:“小官目下覺得,這件案子非常人所作,卻與鬼神巫術(shù)有關(guān)!”
狄景輝不可思議地瞅著錄事參軍:“錄事大人,您沒事吧?”
跨出刺史府正門時(shí),鬧事的百姓們正在差役的推搡驅(qū)趕中掙扎呼號(hào)。狄景輝冷眼旁觀,只見好幾個(gè)婦人已哭得昏厥在地,不用猜就知道是走失了孩子的母親,她們身邊的男人們有胡人,也有漢人,俱是面容憔悴、神色既焦慮又憤怒。狄景輝默默地從他們身旁走過,回想著方才錄事參軍的一番說辭,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錄事參軍說話間閃閃爍爍,語焉不詳?shù)赝嘎督o狄景輝,庭州新起的這一系列走失兒童案似乎牽扯著某種隱秘的險(xiǎn)惡力量,具體情形他也不清楚,但那些丟失的孩子們必然兇多吉少。因?yàn)楹ε滦办`的威力,更害怕給自己招致禍患,錄事大人已拿定了主意不去追查。接著,他又神秘兮兮地告訴狄景輝,此次朝廷和赦免狄景輝的圣旨一起下發(fā)到庭州的,還有任命新刺史的公文。原涼州刺史、本次隴右戰(zhàn)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并得到狄仁杰大為贊賞的崔興大人,將接任庭州刺史一職,不日就要到任。錄事大人的如意算盤就是拖一天算一天,只要拖到崔大人來庭州赴職,把這一大團(tuán)亂麻扔過去,他自己也就解脫了。
狄景輝對(duì)此無言以對(duì),既然自己馬上就要離開庭州了,他也不想多管閑事,只是給錄事大人提建議說,即使不賣力追查案件,至少也該在全城張貼公告,讓百姓在最近這段時(shí)間里管好自己的孩子,盡量避免類似事件愈演愈烈,等到時(shí)候崔刺史來了,錄事大人也好有個(gè)交代。
順著通衢大道走了很遠(yuǎn),刺史府門口的吵鬧聲仍然不斷涌入狄景輝的耳窩。狄景輝停下腳步仰望晴空,庭州盛夏火辣辣的艷陽仍然那么灼人,他瞇起眼睛,一時(shí)間無法說清楚自己此時(shí)此刻的心情,究竟是喜,是憂?真的要回去了嗎?
想到洛陽,狄景輝的眼前又浮現(xiàn)出狄仁杰那張蒼老的臉。狄景輝早已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認(rèn)真端詳過父親了,但就在不久前的重逢中,他才震驚地發(fā)現(xiàn),原以為永遠(yuǎn)睿智強(qiáng)大、不可戰(zhàn)勝的父親,竟已衰老到令自己心顫的地步。狄景輝想,讓自己回洛陽,一定是皇帝體察了父親的心意所做的決定,說不定父親還為此懇求了皇帝呢。只可嘆,還有一個(gè)人,像自己一樣令老父親牽腸掛肚的人,卻是求也求不回去了。
“庭州,庭州。”狄景輝的眼睛濕潤了,“當(dāng)初是我信誓旦旦要在此地生根,可是今天,元芳,莫非倒是你,要永遠(yuǎn)留下來了……”
洛陽附近的石淙山,山巒秀美、云蒸霞蔚、綠野森森、鳥語花香。山間遍布清泉小溪,淙淙流淌于嶙峋碎石之上,如琴韻悠揚(yáng),日夜不絕,從而得名“石淙”。高宗時(shí)期,此山便以其清幽雋雅的環(huán)境而深得二圣的喜愛。每當(dāng)洛陽盛夏時(shí)節(jié),高宗武后常常臨幸石淙山,避暑消夏,石淙山遂成洛陽郊外皇室之消暑勝地。
七月初一,武皇在洛陽城頭迎得自隴右大勝還朝的十萬大軍,欣喜之余大赦天下,并改元“久視”。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位年近八旬的老婦仿佛突然煥發(fā)了青春似的,除了臨朝聽政之外,更是興致百倍地尋歡作樂,精力旺盛地讓正當(dāng)壯年的朝臣們都感到既歡喜又壓迫。
今天是七月初十,武則天率領(lǐng)著她最親近的皇戚和最寵信的朝臣們,來到石淙山游玩。一路之上,女皇的心情出奇地好,隨行諸位自然也忙著湊趣,好像真的放下了所有的紛爭和罅隙,至少是表面上,投入到風(fēng)雅清新的山野美景之中,盡享這份難得的輕松與和睦。
日上三竿之時(shí),這支儀仗飄揚(yáng)、富麗雍長的隊(duì)伍終于來到了半山的玉泉亭外。此處是石淙山風(fēng)景最勝之處,往上看,一掛碎玉繽紛的瀑布從山巔墜落,將陽光反射成點(diǎn)點(diǎn)金輝;朝下望,一脈蜿蜒流淌的清泉奏鳴叮咚,在翠竹野花間旖旎穿行;正前方半山坳的峭壁外,滿眼郁郁蔥蔥、漫山遍野的綠意,令人望之流連、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