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宋希濂(1907―1993) ,湖南湘鄉(xiāng)(今雙峰縣)人。1921年考入長沙長郡中學,多次參加湖南學生示威活動,與同學曾三創(chuàng)辦《雷聲》墻報,撰寫多篇抨擊湖南軍閥趙恒惕的文章。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后參加東征、北伐,由排長升為連長、營長。1927年赴日本千葉步兵學校學習, 1930年歸國,軍中任職,駐扎南京。后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所在部隊后編入遠征軍,在滇西緬北抗擊日軍,取得勝利。后任西北行轅參謀長、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等職,是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9年12月被俘。1959年12月特赦。后任全國政?-文史專員、全國政?-第四屆委員、第五至第七屆常委。1980年旅居美國后,垂暮之年,奔波于大洋兩岸,廣泛聯(lián)系海內(nèi)外黃埔同學,后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
[28] 蔡文治(1911―1994),湖北黃岡(今武漢市新州區(qū))人,國民黨陸軍中將。在武漢第二中學畢業(yè)后,棄文就武,自費東渡日本,進入士官學校學軍事?!熬?nbsp;一八”事變后,憤而回國,插班進入黃埔軍校第九期就讀,畢業(yè)后分派在陸軍第十三師,先后任初、中級軍官。1935年,進陸軍大學第十三期學習。1937年,越級選任大本營(后改稱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上??崎L,后又破格提升為少將科長、處長。曾參與“臺兒莊戰(zhàn)役”作戰(zhàn)計劃。1943年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中、美、英開羅會議。曾任?-國防部作戰(zhàn)廳長。后遠赴海外,不再追隨蔣介石。1980年后多次回國訪問,促成黃埔同學會的建立。
[29] 鄧文儀(1905―1998),字雪冰,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1925年被派往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學習。1928年任總司令侍從參謀,有“出身于蔣介石侍從室”、“朝夕不離蔣中正左右”之說,后任蔣介石的秘書處第三科,即諜報科(后改制成軍統(tǒng))科長,專門對中共進行訴奸防諜的任務。1932年,鄧是剛成立的藍衣社主要成員,是“十三太?!敝?,接任者是戴笠。解放前,鄧任政工局局長。去臺灣后,鄧當選為中常委和國民黨“黨校”(革命實踐研究院)代主任,國民黨內(nèi)地位頗高。
[30] 覃異之(1907?-1995),廣西宜山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yè),1928年入南京中央軍校學習。曾任國民黨政府軍52軍參謀長、195師師長、52軍副軍長、軍長,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東北行政長官部第八兵團副司令,南京衛(wèi)戍司令部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在香港起義。建國后,歷任水利部、水利電力部參事室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任委員,北京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四、七屆全國政?-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常委。著有《第五十二軍臺兒莊抗戰(zhàn)?-過》、《黃埔建軍》、《舒宗鎏等談中山艦事件》、《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前后回憶》、《蔣?-國與青年軍》、《中國駐印軍始末》(與人合著)、《古北口抗戰(zhàn)紀要》(合著)等,遺作編入《覃異之回憶錄》。
[31] 孫越崎(1893-1995),-名毓麒,浙江-紹興人。 1913年,入上海復旦公學,畢業(yè)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礦冶科?!拔逅摹逼陂g,作為北洋大學學生會會長,積極組織天津?qū)W生罷課游行,被校方開除。?-蔡元培幫助,轉(zhuǎn)入北京大學礦冶系學習,后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深造,并到英、法、德、蘇等國考察油礦、煤礦?;貒螅?-國防設計委員會專員兼礦室主任。1934年,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在陜北打出中國第一口油井。同年11月,與翁文灝去焦作,任中福煤礦總工程師。抗戰(zhàn)爆發(fā)后,組織中福煤礦員工將大部分設備拆除搶運至四川,對抗戰(zhàn)后方工業(yè)和民用煤炭供應,貢獻很大。1941年,建成第一座石油基地――玉門油礦,產(chǎn)量幾乎是后方產(chǎn)油之全部,被譽為“煤、油大王”,是我國現(xiàn)代能源工業(yè)創(chuàng)辦人和奠基人之一??箲?zhàn)勝利后,任東北區(qū)特派員接收東北重工業(yè),兼任河北平津敵偽產(chǎn)業(yè)處理局局長。1946年任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長。后冒著生命危險,在中共地下黨幫助下,組織員工護廠、護礦,拒絕拆除所屬工廠設備去臺灣,將所屬近千個大、中型廠礦企業(yè)及3萬科技、管理人員完整地移交給共產(chǎn)黨。1949年5月,被國民黨察覺,即辭去所任職務去香港,公開與國民黨決裂。到香港后,發(fā)動資源委員會駐港國外貿(mào)易事務所員工,保護大量稀有礦產(chǎn)。建國后,先后任中央財政?-濟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開灤煤礦總管理處副主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北省政?-副主席、煤炭工業(yè)部顧問等職。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委員,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常委。1950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河北省主委、中央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中央名譽主席。還應聘擔任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等多種社會職務。
[32] 呂汝驥(1896-1978),字季良,1918年考入直隸軍官學校,1920年畢業(yè)后曾在陜西、河北、山西等地任軍職??箲?zhàn)初期,任閻錫山部騎兵司令部副總指揮,多次擊敗日軍進攻。1942年后,任戰(zhàn)區(qū)第4軍副軍長時,多次和閻及其追隨者發(fā)生意見分歧,1945年被調(diào)往寧夏。1948年,在北平任國防部高級參謀,多次規(guī)勸傅作義盡早率部起義,后隨傅投誠。建國后,在甘肅、山西等地任軍事教官。1955年后,任河北省民革委員、保定市民革主委,多次當選為保定市人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