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竟陵墨客,深宮幽情(2)

魏晉風(fēng)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至此,蕭衍實際上已完全歸屬于佛教了,而帝王的身份則成了他為佛門做貢獻(xiàn)的手段。憑借著一個人的虔誠,佛教幾乎被推上了國教的位置,一時間朝廷內(nèi)外、王侯百姓奉佛成風(fēng),修建佛寺、鑄造佛像、興辦無遮大會成了人人熱衷的活動。單就寺院而言,僅建康(今江蘇南京)一處就有五百余座,且每座"經(jīng)營雕麗,奄若天宮",故而,詩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句便不足為奇了。

然而,迷蒙的煙雨之中,諸如同泰寺、大愛敬寺、大智度寺之類的名寺、古剎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佛教勢力的衰微,逐漸失去了耀眼的光輝,甚至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不再被人提及。但有一間相官寺,則因蕭衍的兒子--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一篇碑銘,而讓人們得以回到那段處處彌漫著佛香的時代,見識一下古寺的宏大、莊嚴(yán)。

開基紫陌,峻極云端。實惟爽塏,棲心之地。譬若凈土,長為佛事。銀鋪曜色,玉礙金光。塔如仙掌,樓疑鳳皇。珠生月魄,鐘應(yīng)秋霜。鳥依交露,幡承杏梁。窗舒意蕊,室度心香。天琴夜下,紺馬朝翔。生滅可度,離苦獲常。相續(xù)有盡,歸乎道場。

蕭綱《相官寺碑》(節(jié)選)

對于寺院來說,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亦是非常重要的,此段節(jié)選的前三句,便是針對相官寺幽靜的地理方位而言的。在京城大道奠基修建的相官寺,宏偉壯麗,高聳入云。地勢高且土質(zhì)干燥,實乃修建祗園精舍的理想之所,亦是心靈休棲的最佳選擇。此處就像是未被俗世垢染的清凈世界,可以長久地在此供佛修行。

既然是一個如此適合修行之所,崇奉佛教的梁朝帝王必不會隨便起一座寺院,敷衍了事,相官寺必有令人稱奇之處,故而,蕭綱用接下來的六句,道出了相官寺的特別之處。銀制的門環(huán)底座散發(fā)著明亮的光彩,漢白玉做的梁柱礎(chǔ)礅閃耀著金光,凌空的塔樓仿佛仙人的手掌,巧妙設(shè)計的樓臺猶如展翅飛翔的鳳凰。炫目的珠寶與清冷的月光相映成趣,寺廟的鐘聲應(yīng)和著凜凜的秋霜。鳥兒在清晨露水凝結(jié)之時飛離巢穴,幡旗在杏木梁下迎風(fēng)招展。敬佛的心意如花蕊般散發(fā)出芳馨,四周環(huán)繞的是虔誠供佛的焚香。源自天上的仙樂,在夜間突然降臨人間;天青色的寶馬,于凌晨之時翱翔于天際。

在如此的清靜之地,佛家的修為必能達(dá)至極高之境界,甚至"生滅可度,離苦獲常",亦不足為奇。只要堅持修行就可以脫離生死輪回之苦,從而達(dá)到永恒常在的境界。進(jìn)入永恒之前,總會有一個盡頭,那就是相官寺這一道場。

相官寺,一個在梁代時未曾夠格列入名寺之列的寺廟尚且有如此的規(guī)模,其他寶剎之氣勢可想而知。"四百八十"座如此輝煌的寺院,散布于煙雨迷蒙的建康城,再加上從未間斷過的繚繞的佛香,蕭衍開創(chuàng)的梁代,一如他皇帝與和尚的雙重身份和被餓死的下場,曲折迷離。

何苦為官場所累

元長秉奇調(diào),弱冠慕前蹤。

眷言懷祖武,一簣望成峰。

途艱行易跌,命舛志難逢。

折風(fēng)落迅羽,流恨滿青松。

沈約《傷王融》

瑯琊王氏的出身,令王融有足夠的條件自豪,何況他還有過人的才情。年少之時,他便已"神明警惠",在母親謝惠宣女的教導(dǎo)之下,更是"博涉有文才",未到弱冠之年便被舉薦為秀才。故而,他能在別人提到那個七歲便能屬文的神童外甥劉孝綽時,自負(fù)地說:"天下間的文章,如果沒有我的話,就最數(shù)孝綽出色了。"

王融是有自負(fù)的資本的,詩作每每獲得好評不說,那篇名為《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的頌詞,更是名動一時,不僅轟動了江左的文壇,就連北朝的士人也為其文采所折服。他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將本來就已是群星閃耀的文壇照得更加絢爛了。

這樣的天賦,這樣的際遇,王融像是注定了要與文字打一輩子交道的。韓愈曾說"術(shù)業(yè)有專攻",王融無疑是找到了最適合他發(fā)展的一個領(lǐng)域,但他要的并不止這些,和中國古代的所有文人一樣,他要入仕,他要像王家的祖先那樣干一番大事業(yè),他要在三十歲之前成為宰輔之臣。

按照期望中的那樣,王融如果身處四海升平的治世,不僅會在文壇名聲大噪,仕途或許也會如當(dāng)時之人所預(yù)言的那樣:到了四十歲,名位就能趕得上祖先了??上У氖?,他身處的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