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先生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是京派作家,也是名記者,做過很多年的報刊編輯。這給他留下幾個性格和教養(yǎng)上的特點。一個是意義非凡的文化教養(yǎng)和境界,他以境界行走天下,一生的短足和遠行,一輩子的著作、行為和經驗的分享,與此有關。另外一個是充滿人生的智慧,努力做真實的自己。巴金說,要說真話,他在肯定他的這位老友的觀點的同時,說自己盡量說真話,堅決不說假話。記得季羨林先生也說:“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币馑寂c他說的,幾乎是一樣的。這是一種真實的人生體味。
我結識蕭乾,是在1985年。那時,我在北京的一所高校里讀研究生。為研究有關課題,經導師介紹,我去拜訪蕭乾先生。蕭乾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待他人的充滿熱情和真誠的態(tài)度。這讓人產生溫暖如春的感覺。他深深影響了我,他對我的鼓勵,讓我永遠心存感激。多年以后,蕭乾先生在文章中稱我是他的年輕好友,后來我的妻子商容也因為我的緣故,成了蕭老的朋友——她為他編過集子,等到我們倆的孩子出生后,蕭乾給我的信中,就由祝我們“雙好”變成祝“三好”了。
他似乎希望也能和孩子變成朋友。仿佛真的就有緣。我那孩子,名字叫幼晗。一次蕭乾贈書給我們,也加上了她。在寫這個他稱之為“小友”的名字時,忽然說,這個名字像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人的名字,有特色。她在蕭老住北京醫(yī)院的最后的日子里,隨我們去看過他一次。蕭老去世之后,幾次在電視里見到蕭老的畫面,就指著說“是蕭老”。她當時才3歲多,就記住蕭老了。
最近,翻看文老師送給我的幾個不同版本的《尤利西斯》,讀到蕭乾當年為譯本寫的長篇序言。其中,這樣談到翻譯這部“天書”的過程:“1922年問世的《尤利西斯》,到1994年中國才出個全譯本,講起來不是很光彩。然而也正因為我們動手遲了,工作也就好做多了。感謝國外的喬學家們,他們除了研究專著及傳記之外,還出了那么多有關的工具書,包括注釋本及手冊,使我們這兩個底子并不厚的譯者,終于把這項工程干完了。很吃力,但是也感到一種愜意,因為一個奔七十歲和一個已過八旬的老夫老妻,三四年來起早貪黑,終于把這座堡壘攻下來了。在這項工作中,潔若是火車頭。她為此書稿放棄一切休息和娛樂,還熬過多少個通宵。從1954年5 月我們搭上伙,她就一直在改造著我:從懶散到學著勤奮,譯《尤利西斯》是這個改造的高峰?!边@個敘述,充滿了濃郁的感情。整整四個年頭,蕭乾和文潔若每天清晨5點起床工作,一天下來,文老師初譯一頁原文,蕭老校改十頁譯稿。每天在燈下聚精會神、不停地忙碌著。其中的艱難辛苦難以盡述。他們靜靜地靠著一種力量,完成著一個最為感人的傳奇。
大約在1993年12月,忽然接連收到蕭乾給我的兩封信。信的意思為《尤利西斯》譯事進入后期,正在大忙中,能否請我和通曉英文的商容,替他們將中文譯稿給通讀一下,不知我們騰得出手來否。他說,他不愿意看到潔若老師為此累死,“讓別人看笑話”。接信后,我趕到他們家,接了一大摞的稿子,就回來了。在我們當時非常小而簡陋的家,我們在又當餐桌又當茶幾的玻璃臺面桌上, 把那個十六開的稿紙攤開,一個人念著稿子,一個人緊盯著可能的錯漏,一邊廂還核對著另一份交給臺灣時報出版公司的稿本,一干就干到了深夜。我們就這樣每天“通讀”,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個任務。到“天書”《尤里西斯》出版時,蕭老在他寫的譯者序里,曾特別提到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