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使問題簡明
研究新手會樂意把座談會的問題弄得很復雜,但實際上最好的問題應該是最簡明的問題。在這里,明了應是第一位的,問題應該清楚準確地傳達單一的意見,而不應該使人有多重理解;在明了的基礎(chǔ)上追求簡潔,比如可以直接詢問“在你看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必詢問“請你詳細描述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要件?”易于引起歧義或理解困難的問題,使得與會者有一種捉摸不定、信心不足的感覺;他們發(fā)表意見時又可能受到主持人或其他與會者的評論;這些感受都會抑制或打斷他們的思路。
簡明的問題直指問題的核心,而不附帶暗示、假想、提示、多義詞或者特別說明,反而易于引起與會者不附設(shè)前提的討論。但簡明不意味著天真、幼稚的問題,相反它是一種成熟的精練。判斷簡明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它是否易記,從而是易被與會者接受的信息,即使有某些與會者跑題,其他與會者也會知道討論的本來主題是什么。
5謹慎舉例
有一些主持人會喜歡舉例,以幫助與會者進行討論。但是舉例也有它的缺點,最重要的是舉例會讓與會者的思路受限。當主持人舉了一個例子以后,有些與會者會以為所需要講述的是與這種例子類似的情景,也有人因為這一例子與自己情況相似而干脆省略講述自己的情況。因此,應當盡量不要在啟動對某個問題的討論時使用例子,但可以在大家發(fā)表完自己的見解后,為了在某個點上特別要作深入探討,因此使用例子加以推進。
與此類似,來自其他與會者的評論及意見也可能會限制到其他與會者的思路,特別是如果與會者中有某些“專家型”的人物時,大家提供的一些生動的經(jīng)驗,吸引人的故事可能會主導到與會者的情緒與思路。這時,最可取的方法是主持人應再次重復會議此時要討論的問題是什么,從而把討論重新引回原定軌道。
問題的順序如何排列焦點團體座談會是一種模擬的互動情景。與一對一的訪問不一樣的是,觀點的發(fā)表是在受到他人影響及可以對他人發(fā)生影響的案件下進行的。在會議進行中,與會者可以發(fā)表觀點、評論,聽到別人的觀點、評論,彼此之間對某些問題可能有一致或不一致的觀點。正因如此,安排好問題的順序,可以使與會者之間觀點的相互影響以適當?shù)姆绞竭M行。
1提供背景信息
需要向與會者提供清楚、簡明、一致的信息,使與會者了解座談會的目的、資助者/客戶、會議結(jié)果的用途。這些信息可以在過濾的時候提供。當然也可以在會議進行的開場白處提供。這部分的信息要用簡短干脆的方法提供,不要拖泥帶水。許多專業(yè)調(diào)研公司的主持人已經(jīng)有了一套較為格式化的開場白,可以非常簡明扼要地達到介紹背景信息的目的,只要根據(jù)本項目的特點稍加改進即可。
關(guān)于項目客戶,在許多情況下不易直接提供。因為不少中國公眾會把主持人與調(diào)研公司看做是客戶的人,這會刺激典型的“面對廠商效應”——要么盡量把問題夸張,以謀求服務利益,要么盡量把問題縮小,以表示欣賞廠商聽取消費者意見的姿態(tài)。因此可以把這一部分內(nèi)容模糊化為“受一些相關(guān)廠家的委托來一次研究”,同時要特別突出專業(yè)調(diào)研機構(gòu)不代表任何機構(gòu),它只是用一些專門的方法來幫助廠商了解消費者/用戶的想法。
2把一般性問題放在特殊性問題的前面
大部分情況下,提綱中問題是由一般性內(nèi)容逐漸過渡到特殊內(nèi)容。如果要了解消費者對于某特定房地產(chǎn)項目廣告的印象,提綱開始處的問題會是與會者留下印象的房地產(chǎn)項目,這些項目的廣告,通過什么媒體或場合獲得,然后再特定到目標項目及其廣告,甚至會進一步就該廣告中的廣告詞、形象使者、畫面風格進行討論。
一個實例是,為了了解消費者是如何飲用夏威夷的Kona咖啡的,主持人在開始討論的問題都集中在食品及飲料方面,當一位與會者提及到Kona咖啡時,主持人趁機轉(zhuǎn)而討論到消費者是如何飲用以及在什么時候飲用這一咖啡。筆者在進行一項中學生自行車研究座談會時,也是以大家最喜愛的運動開始,當有人提及到自行車這一項時,主持人隨即就此切入到自行車運動這一主題上,就與會者平時如何騎自行車及在不同場合的騎行方式進行討論。
3把涉及正面的問題放在涉及負面的問題之前
在許多場合,我們對一個問題的正面和負面都要加以探討,比如一個商店服務的長處與短處,某種商品的優(yōu)點與缺點,某個品牌在同類品牌中的優(yōu)勢與劣勢。但是在提問順序上,應把正面問題的提問放置在前。通常某類產(chǎn)品用戶、某種服務的顧客、某個學校的學生、某個單位的員工都不難挑到自己日常經(jīng)驗中對于我們要討論的目標事物的毛病,有些與會者甚至在座談會的開頭就急于把自己的批評意見表達出來。當然,需要記住在中國許多用戶座談會本來就是當做“挑毛病”會來開的,“用戶意見箱”也主要是作為投訴工具用的,所以有些消費者看到是用戶座談會,可能在事前就準備了一大堆問題和意見。我們會提供這種意見的表達機會,但應先從“說好話”開始,即使有人一開始就急于表達自己的負面意見,主持人應及時地使用阻擊策略,“您的這種意見我們一會兒會詳細探討,不過我倒想先知道你覺得這種產(chǎn)品給您帶來過什么好處嗎?”
但這種阻擊策略不一定總是有效,因為當有其他消費者提到某項產(chǎn)品的優(yōu)點時,另一位對此有相反體驗的消費者就可能會急于反駁,這種反駁會引起爭議從而阻斷對于該產(chǎn)品其他正面特點的討論,這時可行的轉(zhuǎn)移策略應該是主持人使用柔性控制的策略轉(zhuǎn)移爭論焦點,主持人也許可以說,“××朋友剛才表示了一點與××不一樣的看法,我已經(jīng)記錄在案了。一會兒我們還會討論這個產(chǎn)品的一些其他的不足。但現(xiàn)在我希望另外的朋友談談看你們認為這個產(chǎn)品還具有一些什么樣讓您感到欣賞或者還不錯的地方。”
4把未提示答案的問題放在有提示答案的問題之前
有時候,主持人碰到的困難是:提示吧,會限制與會者的思路;不提示吧,與會者幾乎沒有太積極的回應。這時候要預備的策略是,首先準備未提示答案的問題,如果這一提問方式未奏效,就可以將準備好的提示提供給大家(有時是例子,有時也可以是書面的一些選項),請大家選擇、反思或在此基礎(chǔ)上作進一步考慮。
但是如何來提示與提示問題是否均采用,可能會形成一種討論較為紛繁的現(xiàn)象,因此可以用總結(jié)性的方式讓與會者指出“大家認為在剛才進行的討論中,哪一點是最為重要的”。這是對于主持人后來進行分析時的一個重要的幫助,因為不少主持人往往會把大家提到最多的點當作最重要的點,雖然這常常是正確的,但并非總是正確的。
5優(yōu)先使用與會者的語匯與分類方法
在起草提綱時,起草人會參照專家或其他研究項目中的類似提綱,或者完全自己思索形成某些詞匯或分類。這在初期起草階段并非絕對不可以采用的一個策略。但一個更好的方式是設(shè)計了一個發(fā)掘與會者自己的詞匯及分類方法的程序,例如可以要求與會者口頭說明或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在考慮選擇某種產(chǎn)品時常考慮的2~3個因素,主持人將這些因素抄寫在一張大紙或是黑板上,可以請?zhí)岢鲞@些分類的與會者說明自己的提名理由,然后可以進行兩項嘗試:1)把其中某些項進行合并與歸類,同時詢問與會者是否恰當;2)將事前擬想的一些詞匯及分類方法,征詢與會者他們是否覺得自己也會從這個角度考慮,如得到與會者認同則也可以列出。在完成這個“全家?!惫ぷ骱螅梢哉埓蠹以侔€從上面或在另一張紙上指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或幾個因素;也可以對每一個類別指明其重要性,其結(jié)果可由記錄員記下,或由每個與會者大聲讀出并介紹其作如此給分的理由。
可以考慮的另一策略是,在按上述程序獲得一個完全由與會者提供的分類清單后,再提供事前擬定的分類清單,然后讓與會者來選擇他們更能接受哪一個分類清單。但是如果在有多組座談會的項目中,這種選擇有可能會導致后期分析上的困難,因此建議應該使用上述的融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