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
老師拿著大網(wǎng)子追,所有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跑。有一位媽媽與孩子跑得慢了一點,老師就在后面追著說,我快追著你們了,大網(wǎng)子?捉小魚啦,媽媽牽著孩子的手快速地跑。老師又追著一個慢跑的孩子說大網(wǎng)子來了,孩子趕緊跑到爸爸的身后躲起來。我看得出來老師總在找那個跑得慢的孩子去捉,老師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想讓孩子跑起來。
場景二:
只見一對夫妻一同拿著網(wǎng)子追著孩子跑,他們玩得可高興了。這時另外一個孩子也正從對面跑過來,孩子們碰上了,兩人都摔倒了,孩子哭了。老師趕緊過去看,還好孩子沒什么,老師趕緊站起來對其他家長說,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將要與其他孩子相撞時,要及時提醒孩子注意往其他方向跑,這種躲閃的能力是要靠我們家長幫助完?的。家長們聽進去了,你看他們除了追著自己的孩子外還眼觀六路,并不時地提醒孩子注意前面跑來的小朋友。十多分鐘過去了,再也沒有孩子相撞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
場景三:
老師提示讓孩子休息一會兒,喝口水,下面的玩法是讓孩子拿著網(wǎng)子去追家長。游戲開始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拿著那個網(wǎng)子去追父母。有的父母很會與孩子玩,當他們看到孩子快跑不動時就讓孩子把自己給網(wǎng)住,這樣給了孩子一個達到的希望,而這個希望是通過努力達到的,而不是一下就達到的。這時只見一個孩子快跑不動了,爸爸就蹲下來假裝看什么,孩子一看機會來了,?快速跑過去網(wǎng)住了爸爸,父子倆高興地抱在了一起。
場景四:
活動結(jié)束了,老師做了活動的小結(jié):活動前我已經(jīng)說了要家長提示孩子注意前面跑來的小朋友,可一玩起來就忘了,所以下次一定要注意課前我的講解,尤其是戶外活動,搞不好就會傷到孩子。老師表揚了那位蹲下來讓孩子捉住的爸爸,也表揚了其他家長,后來再也沒有看到孩子相撞的現(xiàn)象,希望平時在家里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跑一跑,也可以玩這個游戲,增強孩子身體的靈活性。
有些家長在活動前不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不知道游戲的目標,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就拿這個“捉小魚”的游戲來說,就是因為家長不夠重視老師講解的游戲目標,所以沒有提前對孩子做指導,更沒有在孩子將要撞上其他人時提醒孩子學會躲閃,只有等到孩子挨撞了才引起重視,所以游戲中家長與老師的互動關(guān)系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游戲質(zhì)量。
和爸爸一起“加油!爬爬爬!”
在我們設(shè)置的父親聊天室里,許多父親們在育兒的實踐中漸漸感覺到父親參與育兒的重要性。在情感交流中母親更多的是摟抱孩子,與孩子進行一些溫和的活動;父親則更多地通過身體運動與孩子玩耍,做一些較劇烈的冒險性活動。在與孩子交流的態(tài)度上,當孩?摔倒了,母親常用“沒摔著吧?都怪這石頭!以后千萬別亂跑啊,要聽媽媽的話!有危險,小心!”等話語來規(guī)勸孩子;而父親則會大聲地說:“勇敢些,爬起來!為什么不看路,下次要注意!”天長日久,這些點滴感受便會為孩子打下深深的烙印。父親們也認識到了自己不僅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還影響孩子認知的發(fā)展,同時影響孩子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和社會行為。
基于這樣的共識,老師今天就專為父親們設(shè)置了“加油!爬爬爬!”這樣一個游戲,當然也離不開媽媽們的配合。只見有幾位媽媽已經(jīng)分別套上了老師用紙盒子做的小汽車、雙層巴士和推土?,母親們分別站成了三個站,每一站大約10米。老師說第一站是小汽車,爸爸與孩子同時向著小汽車的方向手膝著地爬,看誰爬得快。到了那兒我們給小汽車打氣。第二站是雙層巴士,爸爸與孩子都是手腳著地爬,但爸爸在孩子的上面,形成上下巴士的造型,同時向前爬,這比剛才的單人爬,又增加了難度,兩人要配合好,到站后我們給雙層巴士擦一擦玻璃。第三站是推土車,爸爸把孩子的兩腿提起來,讓孩子雙手著地向前爬,這是最難的,爸爸們要鼓勵孩子堅持,到站后爸爸們抱起孩子親一親,贊揚孩子們能夠堅持做完游戲到達目的地。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完?今天的活動,希望每一位家長根據(jù)自己孩子的身體條件及性格特點來想辦法,一位爸爸興奮地說,真好玩,我小時候我爸都沒有陪我玩過這樣的游戲。兒子,爸爸今天就陪你玩了。只見父親們有的在卷褲角,有的把背包放一邊,摩拳擦掌準備與孩子一同游戲。
第一站:小汽車
A:一對父子快速地向前爬,媽媽在旁喊著加油!可爬了5米左右孩子就爬不動了。爸爸說,你的小汽車是不是沒油了,爸爸給你加加油。爸爸過去摸了摸孩子的頭說好,加完了油就得快爬,孩子在爸爸的帶動下爬到了目的地。
B:這位爸爸更有意思,一會兒在女兒的旁邊爬,一會又與女兒頭對頭地爬,爸爸用頭碰一下女兒,孩子樂得咯咯笑。他們就這樣父親往后退,女兒向前爬。這位父親很聰明,他讓孩子在歡樂中不知不覺就到達了目的地。
C:還有一位父親故意落在孩子的后面,嘴里喊著我的小汽車快追著你了,這樣的辦法使得孩子快速地向前爬,不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
同樣是到達了目的地,但每一位家長都是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用自己的辦法來使孩子到達目的地。第一位家長是用加油的辦法,第二位是用情感的辦法,第三位是用競賽的方式。家長們都很有個性地支持著自己的孩子,他們在不知不覺?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主體。
第二站:雙層巴士
這個場景一眼看去真像是一只只大袋鼠帶著自己的孩子在爬。
A:只見一位父親西服革履地與孩子一起爬,他肯定是等會兒還要去上班。他不停地喊著,兒子快爬,我們要第一個到站。
B:有一個孩子從父親身體下面快速地爬了出來,父親跟著爬了過去對孩子說,還沒到站呢,快回來!媽媽跟過去說,寶貝媽媽帶你坐過那個高高的車,是兩層的,你跑了就不是高高的車了,你得和爸爸一起才是高高的兩層。孩子在媽媽與爸爸的引導下到達了目的地。
C:老師帶領(lǐng)著已經(jīng)到達的孩子,在向還沒有到的孩子與家長喊著加油!加油!不一會兒全都到了,老師說我們給雙層巴士擦一擦玻璃,所有孩子與老師都圍著那個紙盒子的雙層巴士做擦玻璃的動作。接著老師說,孩子們累了,我們甩一甩小手,甩一甩小腳。
我看父親們也在跟著老師做動作,B父親對我說,老師,這個活動連我們大人都一塊鍛煉了,比去健身房都好,以后在家也可以與兒子一起玩這個游戲。我說,你愛人很有辦法,用曾經(jīng)坐過雙層巴士的生活經(jīng)驗來提示孩子還沒到站呢。B父親說,對,我愛人比我有辦法,經(jīng)常帶孩子去這兒去那兒的,體驗生活唄!可見孩子們需要大量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各類問題。